快捷导航
帮助中心知识拓展客服QQ 515224986
扫码加微信

《哲学原理原著》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什么理论意义。

2.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4.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5.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6.联系的内涵。

7.发展的内涵。

8.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

9.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简述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11为什么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12.如何理解社会进步。

二、案例分析题

1.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

摘录如下: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2)材料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3)材料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2、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总体来说,是礼治和法治的结合,是礼法并治。

礼治即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的文化精神.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之道,“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价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进态度等等,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深远.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羊崇。    

在礼治之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由法制体系规范社会治理的各方面.例如监察制度,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详细严格规定。    

中国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皮。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原因。

三、论述题

1.运用社会意识的原理,说明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

2.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3.试述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4.试述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说明我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6.如何理解人的价值?怎样才能实现人的价值?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9-8-12 22:4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明星用户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3-29 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