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2|回复: 0

西南大学网院[1130]《生理学》在线作业资料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9028
发表于 2017-7-25 19: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欢迎您!%E5%88%98%E5%9B%BD%E5%BA%86同学学号:1518513316001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吸气时相呼吸肌收缩,胸内压将()
1.等于零
2.负值减小
3.更负
4.等于肺泡内压
5.等于大气压
2、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1.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2.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3.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4.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5.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主观题
3、听域
参考答案:
是指听域图中表示不同振动频率的听阈曲线和它们的最大可听阈曲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
4、兴奋收缩偶联
参考答案:
是指将电兴奋过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其中介因子是钙离子,结构基础是三联管结构。
5、反射:
参考答案:
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6、内环境
参考答案: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7、适应现象:
参考答案:
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脉冲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8、动作电位
参考答案: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9、视敏度
参考答案:
视敏度又称视力,是指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是判断视网膜中央凹视锥细胞功能的指标。以能够识别两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
10、听阈
参考答案:
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来说,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11、感受器
参考答案:
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12、盲点
参考答案:
在中央凹鼻侧约3mm的视神经乳头处(直径约1.5mm),没有感光细胞分布,落入该处的光线不能被感知,故称之为盲点。
13、瞳孔对光反射
参考答案:
瞳孔对光反射是眼的一种重要的适应功能,指瞳孔的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反射性改变,弱光下瞳孔散大,强光下瞳孔缩小
14、近视
参考答案:
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力过强,看远处物体时平行光线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因而产生视物模糊。需戴凹透镜纠正。
15、视野
参考答案: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16、暗适应
参考答案:
当人从亮处突然进入暗室,最初几乎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定时间后,逐渐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这种现象叫暗适应。
17、肺通气
参考答案:
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18、
稳态:
参考答案:
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19、肾糖阈:
参考答案:
将开始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一般为160~180mg/100ml)。
20、食物在消化管内分解成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
参考答案:
消化
21、肾上腺素α受体阻断剂是_______。
参考答案:
酚妥拉明
22、中枢抑制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类型。
参考答案:
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
23、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____。
参考答案:
胃排空
2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有关。
参考答案:
有无髓鞘;直径大小
25、
_______是脑和脊髓内主要的兴奋性递质。_______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
参考答案:
7谷氨酸;γ氨基丁酸
26、小肠内的消化液包括____、____和____,均为碱性液体,其中
参考答案:
胰液;胆汁;消化液;胰液
27、胰液是呈____性质,pH为7.8~8.4,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参考答案:
碱性
28、
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一般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吸收的部位主要在____。
参考答案:
小肠上段
29、胃特有的运动方式是____,小肠特有的运动方式是____。
参考答案:
容受性舒张;分节
30、骨骼肌的牵张反射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类型.
参考答案:
肌紧张;腱反射
31、引起胆囊收缩最强的激素物质是____。
参考答案:
胆囊收缩素
32、
纯净的胃液呈____性质,pH为0.9~1.5。
参考答案:
强酸
33、
突触后抑制是由_______神经元引起的一种抑制,突触后膜表现为___极化。
参考答案:
9抑制性中间;超
34、
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
经典的突触传递;非定向突触传递;电突触传递
35、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在于调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活动。
参考答案:
心肌;平滑肌;腺体
36、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分期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头期;胃期;肠期
37、小肠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和____等。
参考答案:
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
38、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递质是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
肾上腺素;胆碱能
39、
突触后电位的总和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参考答案:
空间性总和;时间性总和
40、
左侧半球在_____功能上占优势,故称为_____;右侧半球在_____功能上占优势。
参考答案:
语言活动;优势半球;非词语性认识功能
41、
调节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____和____两种。
参考答案:
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
42、
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作用。
参考答案:
易化区;抑制区
43、
证明头期胃液分泌的经典实验是____。
参考答案:
假饲实验
44、胃的泌酸腺主要由____、____、____三种细胞组成。
参考答案:
壁细胞;主细胞;黏液颈细胞
45、临床上基底神经节的损害主要表现分为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
运动过多;运动过少
46、
糖类必须分解成单趟才能被吸收,吸收的途径是____。
参考答案:
血液
47、
食物的消化方式有两种是____和____,其中以____方式为主。
参考答案:
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48、
大肠液的主要作用在于含有____,它能保护肠黏膜和润滑粪便。
参考答案:
黏液蛋白
49、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参考答案:
4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
50、
黏液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共同构成_____,对保护胃黏膜有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51、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部位称为____。
参考答案:
突触
5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调节?
参考答案:
影响和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主要因素有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可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形成渗透性利尿。(2)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改变将引起管周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从而使近端小管对Na+、水的重吸收发生变化。(3)肾交感神经。肾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增加,导致循环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增加,使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增多;可直接刺激近端小管和髓袢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4)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5)醛固酮。能够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排出。(6)血管紧张素Ⅱ。通过刺激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的释放,间接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功能;刺激近端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使尿中排出NaCl减少。(7)心房钠尿肽。促进NaCl和水的排出。
53、体温是如何维持相对恒定的?
参考答案:
人体温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是通过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两种过程来实现的。①自主性体温调节在体温调节机构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寒战等生理调节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使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种调节不受意识的控制,这是体温调节的基础。这一调节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包括产热器管和散热器管、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其调节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负反馈的过程。②行为性体温调节: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保温和降温所采取的措施。这种调节对维持人的体温是非常重要的,是对自主性体温调节的必要补充。
54、什么是反馈与前馈?试比较二者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调节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称为负反馈。若反馈调节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则称为正反馈。人体内负反馈极为多见,在机体维持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体内正反馈较少见,其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促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未到达之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反馈无预见性,仅能在受到反馈信息后作出反应,有一定的波动性和时间滞后性;而前馈作用迅速而且具有预见性,所以无波动性,但有可能发生预见失误。二者均可能出现偏差,但负反馈的偏差是必然出现的,只有出现偏差后才引出纠正;前馈的偏差则不然,是由预见失误导致的。
55、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有哪几方面?
参考答案:
答:⑴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有的胃肠激素起促进作用,也有的激素起抑制作用。⑵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有些胃肠激素可刺激其他激素的释放,如抑胃肽可刺激胰岛素的释放。有些激素可抑制其他激素的释放,如生长抑素可抑制促胃液素、胰岛素的释放。⑶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的作用,如胃泌素可促进胃粘膜增生。
56、
简述输血的原则
参考答案:
输血的原则是同型输血。无同型血时,可按下列原则:(1)O型输给A、B型,AB型可接受A、B、O型血。(2)必须少量(<400mL)、缓慢进行。
  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即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给称为交叉配血主侧;而且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次侧。如果交叉配血试验的两侧都没有凝集反应,即为配血相合,可以进行输血;如果主侧有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起凝集反应,而侧有凝集反应,只能在应急情况下输血,只能少量缓地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如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
57、
简述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参考答案:
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50%~70%)、脂肪(30%~40%)和蛋白质(少量)。生理情况下,体内的糖和脂肪供能,特殊情况下(长期饥饿或体力极度消耗时)靠蛋白质供能。机体能量的去路营养物质所释放的能量中热能不能被利用但对维持体温非常重要,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可被机体利用来完成各种生理机能活动如合成、生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神经传导、主动转运等。营养物质在体内经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约有5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量释放出来,剩余的化学能则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所以,机体所消耗的能量最终等于机体产生的热能和所作的外功。
58、
简述脑电波的常见波形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根据自发脑电活动的频率,将脑电波分为α、β、θ、δ等四种波形。
α波:是成年人健康时的主要脑电波。
β波:新皮层紧张活动时的脑电波。
θ波:幼儿常见,成年人困倦时可见。
δ波:婴幼儿的正常脑电,成年人在睡眠、极度疲劳时或麻醉状态下可见。
59、
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各种物质转运形式。
参考答案:
细胞膜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①单纯扩散,如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转运。②经通道易化扩散,如Na+、K+和Ca2+等借助于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快速移动的转运方式。③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由载体介导的转运。④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泵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的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⑤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等,利用来自膜外Na+的高势能进行。⑥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等,属于出胞;而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等属于入胞。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均为耗能过程。
60、
简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参考答案: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有:
(1)信使作用:激素能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但激素既不能添加成分,也不能提供能量,只能影响体内原有的生理生化过程,仅起“信使”的作用。(2)特异作用:激素释放进入血液,被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虽然它们与各处的组织细胞有广泛的接触,但只选择地作用于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称之为激素的特异作用。激素作用的特异性与靶细胞上存在能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有关。
(3)高效作用: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酶促放大作用,逐级放大,形成一个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系统。
(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允许作用。
61、
机体对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相互之间关系怎样?
参考答案:
机体对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全身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其基本过程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完成的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和持久。另外,很多内分泌腺并不是独立于神经系统的,其也直接或间接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的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的特点是准确、稳定,但调节幅度小、灵敏度较差。在以上三种调节方式中,自身调节是一种最基本的调控方式,作用较局限,可单独发挥作用,也可在神经调节的主导作用和体液调节的密切配合下,共同为实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62、
简述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特点与生理学意义
参考答案:
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当血压在60~180mmHg(8.0~24.0kPa)范围内波动时,如高于正常范围,存在于颈动脉窦、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动脉壁的被动扩张、牵拉,通过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神经→舌咽神经→延髓孤束核;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主动脉神经→迷走神经→延髓孤束核,通过延髓内的神经通路,最终使心迷走紧张增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降低。结果使心脏的活动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回降;反之,当血压降低时可使血压回升。因此该反射起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为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特点:①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且具有双向调节能力;②动脉压力感受器对波动的血压变化敏感,而且在正常心动周期中即起作用;③主要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缓冲作用,因此将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称缓冲神经。④当窦内压在正常平均动脉压水平(约100mmHg)时,反射最敏感,纠偏能力最强。
意义:①通过快速调节,经常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②维持脑、心正常血流量。
63、
叙述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功能。
参考答案:
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都是感觉由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的传入系统。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它们投向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具有呈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皮层的第四层。其功能是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其特点是从脑干网状结构投射而来,经多次换元,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与大脑皮层无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冲动无特异性。其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64、
试述突触传递的分类及过程?
参考答案:
突触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⑴化学性突触的传递: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前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进入前末梢的Ca2+促使突触小泡内递质经出胞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递质进入间隙后,经扩散抵达突触后膜,作用于后膜上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引起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的改变,使某些带电离子进出后膜,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即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⑵电突触的传递: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两个神经元接触紧密,两层膜的距离很近,膜的电阻很小,局部电流和EPSP可以电紧张扩布的形式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65、
简述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特点与生理学意义
参考答案:
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当血压在60~180mmHg(8.0~24.0kPa)范围内波动时,如高于正常范围,存在于颈动脉窦、主动脉弓血管外下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动脉壁的被动扩张、牵拉,通过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神经→舌咽神经→延髓孤束核;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主动脉神经→迷走神经→延髓孤束核,通过延髓内的神经通路,最终使心迷走紧张增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降低。结果使心脏的活动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回降;反之,当血压降低时可使血压回升。因此该反射起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为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特点:①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且具有双向调节能力;②动脉压力感受器对波动的血压变化敏感,而且在正常心动周期中即起作用;③主要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缓冲作用,因此将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称缓冲神经。④当窦内压在正常平均动脉压水平(约100mmHg)时,反射最敏感,纠偏能力最强。
意义:①通过快速调节,经常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②维持脑、心正常血流量。
66、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与骨骼肌相比有何差异
参考答案: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心肌与骨骼肌比较有以下不同(1)心肌有自动节律性,骨骼肌无自动节律性。(2)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总是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以完成射血功能;而骨骼肌的不应期很短,容易发生强直收缩,以维持姿势和负重。(3)心肌的收缩有“全或无”现象,因为两心房、两心室分别组成两个功能性合胞体;骨骼肌为非功能性合胞体,整块骨骼肌的收缩强弱随着受刺激的强度变化而不同;心脏上有特殊传导系统,保证心房、心室先后有序收缩,骨骼肌上不存在特殊传导系统,骨骼肌的活动受躯体神经支配。(4)心肌细胞的终末池不发达、容积小、储存Ca2+比骨骼肌少,所以心肌收缩更依赖于外源性Ca2+;而骨骼肌收缩不依赖于外源性钙。

更多免费学习资料请登录www.openhelp100.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5-14 14:23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