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扫码加微信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欢迎您!%E5%88%98%E6%85%A7%E5%A8%9F同学学号:W16105572426003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哪项不是现场调查的优点?
1.贴近调查对象
2.少有干扰
3.成本高
4.灵活方便
2、
政策可以未来。
1.表达
2.描述
3.塑造
4.看好
3、
统计调查的最大优点是
1.真实
2.成本低
3.反映全面情况
4.适应性强
4、
第一次提出“政策科学”的学者是
1.胡德
2.威尔逊
3.梁启操
4.拉斯韦尔
5、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上台担任首相期间,把亏损连年的英国伦敦地铁私有化,撒切尔采取的政策工具属于陈振明教授所指:
1.社会化手段
2.市场化工具
3.工商管理技术
4.政府管制
6、
在19591963年我国大陆发生了死亡三千万人口以上的大规模饥荒,导致饥荒的原因是毛泽东推行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大办食堂等极左政策,这说明:
1.这些政策符合中国实际,得到了有效贯彻执行
2.这些政策是符合中国实际的
3.错误的政策会导致巨大的危害;
4.政策本身是正确的,但执行中出了问题
7、“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政策研究人员的:
1.环境分析能力
2.系统分析能力
3.独立思考能力
4.创新能力
8、下列哪项属于市场化工具?
1.私有化、民营化
2.公有化、国营化
3.绩效管理
4.实施目标管理
9、
用“改革开放”政策取代“以阶级斗争为纲”主要是因为
1.原政策目标已实现
2.原政策依据的形势发生变化根本变化
3.用更好的政策取代较好的政策
4.原政策根本错误,必然废止;然后实行新的政策
10、政策调节的最关键最根本的对象是:
1.事实
2.规则
3.秩序
4.人
11、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在联大的讲话中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这些其实也是现代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追求和目标。这个说法是
1.错误的
2.阴谋,因为共同价值或普世价值是西方的阴谋。
3.正确的。现代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包括这些价值。
4.错误的。公共政策没有什么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
12、最广泛的公共政策主体是
1.政党
2.公民
3.民间组织
4.政府
13、价值研究回答
1.“谁是谁非”问题
2.“是什么”问题
3.“喜好什么”问题
4.“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1.基础性作用
2.决定性作用
3.主导性作用
4.辅助性作用
15、公共政策问题必须是:
1.私人部门问题
2.主观认为的问题
3.社会问题
4.客观存在的社会公共问题
16、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的政策主张是谁的理论?
1.亚当.斯密
2.凯恩斯
3.马克思
4.毛泽东
17、渐进决策模型理论是谁提出的?
1.西蒙
2.林德布洛姆
3.戴维&#8226伊斯顿
4.莫斯卡(Gaetano&amp&quot160Mosca)和帕累托(Vifredo&amp&quot160areto)
18、征税是一种
1.积极刺激工具
2.消极刺激工具
3.平和刺激工具
4.无效刺激工具
19、写出了称之为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和《政策科学构想》的学者是:
1.叶海卡&#8226德洛尔
2.哈罗德&#8226拉斯违尔
3.丹尼尔&#8226勒纳
4.罗斯福
20、政策实施的全面推广阶段必须遵循的原则:
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2.理性和感性相统一
3.理想性和现实性统一
4.政治性和经济性相统一
21、“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谁提出来的?
1.毛泽东
2.邓小平
3.江泽民
4.习近平
22、行政许可证属于什么政策工具?
1.E.劝诫
2.F.规制
3.产权拍卖
4.用户收费
23、下列哪个不是对公共政策的特征的描述
1.A.现实性
2.B.时代性
3.C.中立性
4.D.政治性
多项选择题
24、
政策科学是
1.应用科学
2.新兴学科
3.边缘学科
4.软科学
25、
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1.专业知识
2.实践经验
3.思维能力
4.心里素质
26、
政策决定主体要有
1.战略抉择能力
2.统筹全局的能力
3.决断能力
4.识别能力
27、
下列哪些是政策研究主体?
1.领导者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3.中国社会科学院
4.西南大学政策研究中心
28、政策研究中要关注的问题应是:
1.主导性问题
2.原因性问题
3.普遍性问题
4.偶然性问题
29、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一般的原因有
1.政策本身有缺陷
2.组织实施有缺陷
3.政策与政策调节对象有利益冲突
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30、衡量政策正误的标准是:
1.姓“资”还是姓“社”
2.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
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
31、政策研究起源于:
1.思想库
2.养士
3.参谋
4.科举考试
32、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实证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1.实施的效果如何及影响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2.政策问题的事实如何?
3.已经采取了什么政策?
4.这些政策在什么时候制定实施?
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陆)公共政策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1.在政策的制定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
2.在政策执行上,强调政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不搞政治运动。
3.在政策的评估上,强调政策的实效性,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明确提出判断改革开放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4.在政策的终结上,强调政策适用性、人民性、大局性。
34、公共政策价值的特点。
1.利益性
2.层次性
3.多样性
4.变迁性
5.适应性
35、公共政策评估方法有哪些?
1.定性评估方法
2.定量评估方法
3.投射对比评估法
4.实验性对比法
36、一般而言,公共政策的价值评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验价值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公正
4.社会可持续发展
37、公共政策合法化的过程包括:
1.使某些公共政策获得合法地位而准予实施的步骤、顺序、方式和时限等
2.评估政策方案
3.使某些公共政策上升为法律的步骤和程序等
4.抉择政策方案
38、《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1951年出版)中首次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作者是
1.哈罗德&#8226拉斯违尔
2.丹尼尔&#8226勒纳
3.叶海卡&#8226德洛尔
4.凯恩斯
39、西大出版社版本的教材中将中国古代公共政策思想概括为体现在哪些方面?
1.策略思想
2.谋略思想
3.政策实践思想
4.决策理论
40、公共政策议程分为哪两类?
1.法定议程
2.非法定议程
3.政府议程
4.系统议程
41、一般而言,公共政策的价值评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利益增长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公正
4.社会可持续发展
42、常见公共政策决策模型有:
1.理性决策模型
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3.渐进决策模型
4.系统决策模型
5.精英决策模型
6.集团决策模型
43、常见政策模型有
1.描述式政策模型
2.规范式政策模型
3.语句式政策模型
4.程序式政策模型
5.符号化政策模型
44、“政策执行运动”的倡导者和追随者们还提出了各种执行理论,基本的政策执行理论为包括:
1.理性理论 
2.行动理论
3.组织理论
4.博弈理论
45、公共政策评估中的“3E”标准”:
1.经济性
2.效率性
3.效果性
4.价值性
46、美国学者约翰&#8226金登提出多源流模型。这一模型建立在()三种信息流的基础上:
1.信息源流 
2.问题源流
3.政策源流
4.政治源流
47、公共政策价值的类型:
1.实证价值
2.管理价值
3.文明价值
4.理性价值
48、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分类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1.结构优良问题
2.结构适度问题
3.结构不良问题
4.结构不相关问题
49、公共政策参议主体有哪些?
1.立法机关
2.政党
3.利益集团
4.智库
50、“新公共管理”运动代表性成果是哪些?
1.公共选择理论
2.新公共管理
3.治理理论
4.科学管理原理
51、政策分析的规范原理是指政策研究必须指明
1.“什么该作为?”
2.“什么不该作为?”
3.若该作为,则“如何作为”?
4.政策事实如何?
5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既要反对右,又要反对左,但主要是反对左。是因为极左政策:
1.政治上看起来一贯正确。
2.总是以革命、爱国的面目出现容易欺骗人。
3.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
4.表现为极端、暴力、偏狭、僵化
判断题
53、
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对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说:要改变台湾现状,一要制定正确的政策,二要用对人,用对人好的政策才能得到有效执行。
1.A.√
2.B.
54、
政策研究中研究主体间的“志同道合”并不排斥良性冲突。
1.A.√
2.B.
55、
政策决定要保持最优化原则。
1.A.√
2.B.
56、
“家庭联产承包制”这项政策改变了几亿农民的命运,说明政策可以能动地塑造未来。
1.A.√
2.B.
主观题
57、政策评估有哪些功能?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政策评估的功能有:(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主要依据(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4)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
58、政策主体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组织或个人。政策主体的分类多以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进行划分。
  官方政策主体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制定公共政策的人们。官方政策主体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不同的国家权力机关在政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相同。
  非官方政策主体通常是并不拥有合法的权力去做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性决定,而只是间接地参与或其他方式影响到政策过程。非官方政策主体包括: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
59、如何确认公共政策问题?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政策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问题确认是问题求解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对问题进行明确和系统的阐释是探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通过提出恰当的疑问和进行有效的分析,那些起初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时就能够被重新构建,以致先前未被发现的解决方案会凸现出来。
(1)问题察觉
问题察觉是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
(2)问题界定
问题界定是指在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以使问题逐渐清楚明朗起来,为以后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在问题界定过程中,要做的事情是:
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类。其次,需要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诊断。诊断问题应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差距何在二原因何在。再次,需要把问题情境转变为实质问题。
(3)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如运用数字、文字、符号、图表等表达方式)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这种对问题所作的描述将作为政策制定的直接“原料”输入决策系统。问题描述的一般要求是:
第一,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虚假与半虚假的问题描述将会对决策中的正确选择构成很大障碍。
第二,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管理层次过多将会使问题的上传下达在时间的耽搁,还有可能遭到筛选与加工,从而加大了问题的失真程度。
6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陆)公共政策的发展的特征。
参考答案:
1.在政策的制定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把政策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先后实现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政策创新、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创新以及用人政策、工资政策、住房政、医疗政策等引起社会巨大变化的政策创新,推动了城乡公共政策体系的逐步形成。
2.在政策执行上,强调政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不搞政治运动,严格按照政策主体定位的要求,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加强政策的宣传教育,建立政策决策咨询系统,使政策执行逐步走上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3.在政策的评估上,强调政策的实效性,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明确提出判断改革开放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在政策的终结上,强调政策适用性、人民性、大局性,凡是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脱离基本国情的政策,凡是违背广大人民利益要求、不得社会公正公平的政策,凡是不顾大局、甚至破坏大局的政策都将被终结。
61、规范分析容易出现的错误或偏颇
参考答案:
包括:
第一,简单代表。政策研究者用自身的价值观或用政策决定者、决策者的价值观简单地代替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的规范性目标和意见。克服方法是把研究者自己的价值判断列出来,作为平等的不加任何超额权重的观点;另外尽早与决策者沟通,减少决策者意见对规范分析的的外在影响,有时可以对决策者的意见以较高的权重,因其毕竟是政策决定的关键人物。
第二,盲目攀比和照搬。盲目攀比和照搬的政策目标往往脱离本地、本单位、本范围的客观实际,是不可行的,制定出来的政策往往可望不可及,强行实施势必导致政策失败甚至适得其反,如“超英赶美”的“大跃进”导致的是灾难性后果。克服的方法是弄清政策目标的依据,对目标加以充分论证,明确环境、条件,不照搬照抄。
第三,用语含混。在公共政策的规范分析中常常存在提出的目标和方向正确,但表述模糊,用语含混,标准不清,无法掌握尺度,这样的政策无法落实、检查和评估,无人负责,无法负责。政策语言规范性不够是导致“钻政策空子”的重要原因。所以,政策研究一定要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政策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具体的指标水平。
62、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之间的区别
参考答案:
一是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理论前提。实证研究强调事物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意避开价值判断问题;规范研究则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来判断某一具体事物的好坏。
二是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确认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分析各种变量之间的客观关系;后者要解决“应当是什么”的问题,着重分析事物本身是好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是否对社会有意义。
三是实证研究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事实来检验,一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规范研究本身客观性较差,它的结论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对同一事物持不同价值标准的人会得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评价和结论,主观性较强,结论也一般难以进行检验。
63、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含义。
参考答案:
狭义的公共政策合法化仅指被选择出的公共政策方案获得合法性被批准实施的过程;
广义的公共政策合法化不仅指抉择出的公共政策方案获得合法性地位准予实施,还指具备特定条件的公共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64、集体选择的规则或原则。
参考答案:
1.一致同意原则。又叫一票否决制原则,指某个政策方案要想获得通过就必须得到全体参与抉择成员的完全一致同意,只要其中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就不能通过。一致同意原则是最理想的民主选择状态,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实现,尤其在参与者人数众多的情况下,不同参与者以个人理性为基础,很难作出与他人完全一致的选择,最终导致反复争执和最终政策方案的难产。
2.多数抉择原则。即少数服从多数,以多数票通过抉择方案的规则。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规则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多数同意原则”,即在对多项方案的表决中,哪一项方案得到的赞成票最多,哪一项方案就被抉择出来;另一种是“绝对多数同意原则”,对最终胜出方案的赞成票数在总票数中的比例有着严格要求,如必须达到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以上的票数才能获胜。多数决择原则是最为常见的集体选择规则,在各国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经常使用,其优势为各国决策体制所认同。不过它也有缺陷,如各种投票作弊手段的使用,可能使投票结果最终偏离公共利益,产生“多数人的暴政”,这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注意并尽量避免。
3.赞成投票原则。也被称为“同意表决法”,即先由参与抉择的成员对所有他认为可以接受的方案投赞成票,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即可中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通过忽略各成员偏好次序的具体信息而获得了群体偏好次序的综合信息,因此能够对群体意见作出敏感反应。
4.淘汰投票原则。与上一种投票原则相对应,这种方法也叫“否定表决法”,由参与抉择的成员对他认为可以舍弃的政策方案投反对票,得票最多的方案就被淘汰。这样依次进行下去,直到最后一个得票最少的方案被选择出来。
65、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经济可行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某一备选方案占有和使用经济资源的可能性,进而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性;二是实施某一政策方案所花费的成本和取得的收益比较是否划算。
2.政治可行性。主要是指某项政策被决策机构或与决策相关的群体接受的可能性。
3.技术可行性。即政策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具备实现预期政策目标的条件。
4.文化可行性。政策方案的实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尤其政治文化成为影响政策可行性的又一重要因素。
5.行政可行性。也被称为行政管理的可操作性。
6.政策方案效果评估。即对一个政策方案将会产生的效果进行预测和分析,以此决定该政策方案之取舍。
7.政策方案风险评估。不同的政策方案有着不同的风险程度,必须对各个备选方案风险的强弱程度、防范性措施的准备程度进行预测性评估,以选择出相似条件下风险相对较小的方案。
66、自愿性政策工具的优点.
参考答案:
一是社会组织是自愿地而且是有效率地采取行动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从而能节约很多的公共服务成本。
二是自愿性组织的服务具有灵活和反应迅速的特点。
三是能提供某些新型的公共服务,减少对政府服务的依赖,减轻政府的负担。
四是自愿性组织的公共服务是一种平等的、社会必需的政策工具,因为自愿性组织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和地方才会存在,而且提供的公共服务都是处于基层的公众所需要的。
五是自愿性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在推动社区服务、促进社会团结以及平等有序扩大政治参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7、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
参考答案:
政策规划必须注意以下六项原则:
1.紧扣政策目标。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坚持以有关政策目标为核心,与目标保持一致,全面贯彻目标要求。
2.规划多重方案。要满足政策规划在整体上的完备性,就应该让人们利用自己的理性尽可能充分地去考虑一切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是保证最后能选定最优方案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允许的设计时间和设计成本范围内,所设计的方案数量一般至少不应低于两个,且越多越好。
3.方案彼此独立。该原则要求设计出的方案彼此要相对独立、互不隶属,不能相互重复和包含。
4.方案要有前瞻性。从确立政策目标到把抉择出的政策方案付诸实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而且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处于变动之中。因此方案设计要着眼于未来的变革与发展,把握政策问题各种可能的发展趋势,努力做到制定出的公共政策不落后于问题态势的发展。
5.方案要有创新。应该力求通过不同程度的创新性方案更好地解决问题。当然,我们重视方案的创新性,并不意味着不要任何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办法,或者只是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
6.方案要切实可行。政策规划是围绕政策问题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主要是为了付诸实施。只有通过实施才能体现规划的价值,因此没有切实可操作性的规划不能算是合格的政策规划。要充分考量现有和将来的条件,以此设计实现目标的主体、手段、技术和步骤等,力图做到让它们都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68、公共政策分析的优化原理。
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研究的优化原理是指任何政策方案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反复比较、分析和筛选,才能制定出比较令人满意的政策。这是政策研究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是对多个政策方案的优化选择,而且包括对单个政策方案的不断修改和完善。
69、公共政策问题本身如何影响政策执行?
参考答案:
首先,所需解决的政策问题类型和特性直接决定政策执行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越复杂的问题,执行的难度越大。政策执行中所要触动的权力关系越多,涉及的机构和人员越多,政策目标越宏大,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越大,规范的技术操作等级越高,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全面性政策要比局部性政策执行难度大;高层级政策比低层级政策执行难度大。同一层级,同属局部性的政策,也会因问题的简单与复杂程度不等造成政策执行难度上的区别。
其次,政策问题需要规范的目标群体行为种类越多,政策执行要面对的困难就越多,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
第三,政策问题涉及的政策目标群体人数的多寡,对政策执行的难易程度也有极大影响。一般而言,政策问题涉及的目标群体人数越少,政策执行的任务量就越小,越容易执行,执行也越有效;反之,则难以执行,执行的效果难免大打折扣。
最后,那些旨在调整目标团体的行为方式的政策问题,由于其数量与调整难度问题,都会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受历史文化传统的熏陶和现实影响,人们养成了特定的行为模式与习惯,倾向于某种定势,容易保守,难以改变。要想改变这些思想行为非常困难,尤其是希望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改变的那些政策,注定会走向失败。为了实现特定政策目标,必须选择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思想行为领域以作改变。
70、分析论述公共政策的本质。
参考答案:

更多免费学习资料请登录www.openhelp100.com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7-7-25 15: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明星用户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4-24 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