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帮助中心知识拓展客服QQ 515224986
查看: 577|回复: 0

福师《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 第三...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17-2-24 15: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福师《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 第三—六节
第三节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简述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及其表现。
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垄断条件下,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主要表现在:(1)大规模生产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发生了矛盾。在战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和社会化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公共设施的建设,部门经济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等,都需要巨额的长期的投资。这就遇到了单个垄断资本的数量相对不足的严重限制。而国家垄断资本的积累和发展,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2)生产力社会化的高度发展与私人垄断资本盲目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加剧。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使社会分工深化和国民经济部门不断增多,因而客观上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地调节社会生产。这是各自为政、追求私利的私人垄断资本不可能做到的。而作为“总资本家”的国家垄断资本,就必须担负起地社会经济的组织和调节任务。由于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及其私利之上,并且手中直接掌握着巨大的经济力量和各种经济杠杆,它也有可能根据垄断资本总利益的需要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种调节。(3)市场问题日趋严重,要求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扩大国内市场。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急剧膨胀起来的社会生产力,使社会产品大幅度增加,这同国内外市场日益相对狭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要缓和和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借助国家的力量进行干预和调节,开拓国内市场,刺激需求增长,对过渡膨胀的生产加以控制。同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需要依靠国有的力量来争夺国际市场。(4)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各个科学技术领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日益社会化。面对跨部门,跨学科的研究项目,不仅需要庞大的科研群体协同配合,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又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因此,私人垄断组织也不愿承担,也不可能承担。对于一些不能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环境保护研究,私人垄断资本更不愿意承担。所有这些都需要国家投资,并出面加以协调和组织。

二、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开始形成时期。这时,随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垄断前就已存在的国家资本主义也相应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且由于当时军国主义的加强,同军工生产相关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有了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稳定发展时期,并带有特殊性。这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30年代的大危机和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即在危机和战争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对经济实行管制和调节,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过三次高潮。 但是,危机和战争一过去,国家又取消了经济管制和大大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因而又使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三次回潮。所以,这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3)从5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广泛的高度的发展时期。二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大大加深,再加上世界范围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新时期。
三、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的具体形式是什么?
(1)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进行采购或订货,其中主要是军事采购和订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各国的国家采购都有很大增长,有些国家的最终产品中,约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是由政府购买的。
(2)国家通过自己的金融机构--国家银行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资金,并利用信用系统对市场资金的供求进行调节。国家贷款是私人垄断企业外来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
(3)国家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补贴来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补贴有两类:一是直接补贴,它使国家的财政支出增加,如对某些产品的价格的补贴,对某些部门的补贴等等;二是间接补贴,它使国家的财政收减少,如在纳税贷款利息方面给私人垄断企业以各种优惠。
(4)国家通过科学技术研究和试验的巨额拨款,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各种研究成果。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费用,其中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是由政府拨款,研究成果常常被垄断企业用来为自己谋利。
(5)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在战后也十分重要。战后各国举办的社会福利有三类:社会保险、福利补贴和公共教育。在许多国家的政府开支中,福利开支占二分之一以上。
(6)国家通过国有企业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生产资料和各种服务。此外,国家还制定各种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反劳工立法和调节劳资关系的措施等。

第四节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及其局限性
一、资产阶级国家社会经济调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调节资本主义社会各部门的生产规模。在一定条件下限制某些部门的生产规模,在另一种条件下又促进某些部门生产规模的扩大。如,当资本主义社会农业生产过剩的条件下,国家就限制农业生产的发展,缩小播种面积,鼓励休耕。
2.调整社会产业结构。国家促进新兴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帮助经营传统产业的资本家解决困难,革新和发展生产。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一方面不断出现新兴的产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宇航工业、石油工业等等,兴办这些工业的资本限额很大,必须由国家投资或资助,才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原来存在的传统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煤炭工业、棉纺工业等等的技术设备普遍过时,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必须由国家帮助,才能使其技术革新继续进行。
3.调节一定部门的商品的供求关系。当市场上的商品供给超过需求卖不出去,商品价格下跌,私人资本企业就会因亏损而破产。这时,国家按规定的限价收购这些过剩产品,以缓和供求矛盾。如,对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就是这样进行调节的。再如,国家向垄断资本订货,使商品不进入市场而直接进入国家仓库,从而缓和了供求矛盾。
4.调节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的关系。在社会化大生产里,科学技术研究要求进行大规模的分工协作,而且新的科学技术要求在社会范围内推广应用,都会涉及到各个资本集团之间的关系。国家从经济上组织和调节私人垄断企业在研究和应用新技术中的关系,并且替他们承担风险,以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
5.国家干预和调节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有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而在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差,投资量大,条件差,利润率低,私人资本不愿去投资。国家则向这些落后地区投资,在那里兴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或减免税收,推动私人资本转向落后地区,发展那里的生产。
6.国家调节生产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改善社会生产的环境状况。私人资本只顾追求利润去发展生产,不顾环境污染的危害,国家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出来调节这种关系。一方面对私人资本污染环境的活动加以限制,另一方面大力投资或资助对环境的治理。
7.国家调节干预垄断资本在国际竞争中的关系。国家以经济和政治的力量支持本国垄断资本与外国垄断资本的竞争,扩大国外市场和投资场所。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它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为适应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需要,必须对传统的基础工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更要发展一些巨型的新兴工业部门、尖端科学实验、基础理论研究和环境保护工程,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而且周期长,风险大,效益低,甚至无利可图,尽管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私人垄断资本也不愿承担,同时也无能力承担。需要国家直接投资或与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投资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单纯追求利润和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根据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进行投资和调节,从而对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2)国家作为消费者,为私人垄断企业的产品销售提供了有保障的市场,改善了商品的实现条件。在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主要国家的政府消费实现的商品和劳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在20%左右。国家消费为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创造了一个比较稳定,而且对垄断资本特别有利的国家市场,对缓和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起着重要作用。(3)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危机的进程,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4)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经济计划化,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具有一定的缓和作用,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得以协调实现,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在一定时期内暂时缓和了劳资矛盾、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垄断资产阶级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工资收入者的收入进行再分配,这种福利制度使劳动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使那些无工作、无劳力和低收入的家庭生活有所改善,劳动人民在表面上得到一些实惠,起到了缓和劳资矛盾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国家还从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出发,制定保护和扶植中小企业的政策,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并不会削弱垄断的统治,反而有利于垄断大资本的利益。(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国家出面进行国际之间的调节,使得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一些协调,有利于缓和矛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使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内在矛盾更加深化和复杂。(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主要来自税收。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财政支出的增大,财政赤字日益严重,这就使得广大人民的税负越来越重,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本来已相对缩小的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使日益巨大的社会生产同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加发展,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财政赤字和滥发货币,造成长期通货膨胀,而支持经济发展的购买力大多数是靠预支未来的购买力,使得进入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停滞膨胀”的局面,即经济发展停滞、缓慢,并伴之以通货膨胀。进入80年代,经济停滞趋势更明显。进入90年代,一些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国家的调控,使“滞胀”问题得到缓和,但毕竟不能解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各种矛盾。(3)国家借助于发行公债来增加财政收入,并支持私人信贷膨胀,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其结果形成了公私债台高筑,加剧财政金融的危机,到1991年,美国家庭债务、公司债务、联邦政府债务三方面的负债总和高达10万亿美元之巨,相当于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倍,这就大大地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力量。(4)国有垄断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造成严重亏损,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

第五节 战后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发展与变化
一、简述战后混合联合企业的大量涌现的主要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这些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为资本家获取高额利润提供了新的广阔的空间。因此,垄断组织纷纷向新兴工业转移;(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造就了新的市场,于是垄断组织热衷投资于国家订货的军火工业;(3)原来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继续投资势必须降低利润率,所以,垄断资本向非垄断资本行业扩展;(4)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服务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升居首位,于是垄断组织向服务业伸展;(5)垄断组织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力图通过混合多样化分散风险。
二、战后,混合合并在资本集中过程中的新特点。
第一,混合合并的目的是争夺高额垄断利润。各垄断组织通过混合合并的形式把大量资本投放到发展快、利润高的新兴工业部门。
第二,混合合并活动从工业内部各部门迅速扩展到金融、商业、服务性行业等经济部门。
第三,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轻工业各部门利润少、发展慢,大部分属于传统工业部门,一般工业垄断资本很少问津。从被兼并公司情况来看,美国轻工业部门被其他部门兼并的公司为数有限。
三、战后银行集中和垄断的发展过程出现了的新特点。
1.银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银行系统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了高度现代化。多样、庞杂的金融业务,通过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的处理,可以准确、及时地进行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分支机构统一管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和垄断利润。
2.金融机构多样化。尽管商业银行迄今仍旧是银行垄断资本的主要形式,但战后从商业银行分化出的保险公司、投资公司、其他私人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不属于银行系统,其资金来源和应用方式上与商业银行不完全一样,但其性质和职能是相同的,都是充当信用中介人。如投资公司是充当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的中间人,促使可资利用的储蓄用于投资。显然,这些金融机构所运用的资本也具有银行资本的性质。
3.银行持股公司的发展。战后银行集中和垄断的发展,还表现为大银行垄断组织通过银行持股公司等形式来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操纵和控制。所谓银行持股公司是指大银行财团以少量的资本通过股票所有权控制一家或一家以上商业银行。1987年美国持股公司有6503家,控制9404家银行,分支机构41362家。美国30家最大银行控股公司的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46.7%。
4.银行业务的多样化。战后,各国银行在银行业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也发展非银行业务,大力开办和经营许多新的如财产租赁、计算机服务、子女教育贷款、投资指导、代买证券和房地产等服务性业务项目。这就使银行业务越来越多样化、全能化。
5.大银行全面深入居民生活,增殖金融资本。战后,金融资本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深入消费领域,直接把居民收入变为财富增殖的来源。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广泛的分支机构和代理关系,通过愈益增多的业务项目,加强对工商企业的渗透和控制,同时又把它的势力扩展到消费领域,通过形形色色的便民活动,来增殖金融资本家的财富。
6.银行垄断资本国际化。战后,金融资本发展的又一显著特点是银行垄断组织把它们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银行国际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银行巨头在世界各地建立起庞大的国外分支机构,从事大规模的国外业务。1976年,美国最大的10家银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设立的支行、分行和代表处共1065个;日本12家大银行的国外分支机构有460个;英国4大银行在国外分支行有364个。这些少数大银行依靠国外分支机构,大力拓展国外业务。美国银行的国外分行向外国人提供的贷款由 1970年的362亿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3550亿美元,增长近9倍。
四、简述战后垄断财团发展变化的新特点。
第一,垄断财团日益发展多样化经营。战后,由于综合性混合合并和企业经营多样化的迅速发展,使控制着许多公司和企业的垄断财团,也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多样化的特点。例如,号称“石油帝国”的洛克菲勒财团的主要势力范围已扩展到化学、电子、航空、军火、食品、公用事业等部门。在日本、英国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财团经营多样化也很普遍。
第二,垄断财团经营日益国际化。战后,少数最大财团,不仅控制着本国的经济命脉,而且还通过资本输出,在国外建立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银行分支机构等,进行跨国经营,把势力伸向世界各地,操纵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大大加强了金融资本的国际统治。同时,美国和日本的垄断财团在海外的公司利益争夺激烈。由此看出,战后垄断财团的经营活动不仅进一步国际化,而且出现了垄断财团之间海外利益重叠和交叉竞争的新现象。
第三,财团之间的相互渗透日益加剧,以致普遍形成多家财团共同控制大公司的现象。各财团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彼此展开激烈的争夺。它们相互购买对方股票,或相互在对方企业投资,相互派遣董事、监事或相互发生金融信贷关系等形式,使财团之间发生复杂的渗透关系。
第四,垄断财团的家族统治色彩日趋淡薄。战后,随着资本的集中和竞争的加剧,大多数财团扬弃了旧财团以某个富有家族为中心,实行家族统治的状况,代之以多家族多成员的共同控制。个别家族色彩较浓的财团,也在其他财团的不断渗透下而失去单个家族的控制权。

第六节 战后垄断组织的新变化和垄断程度的提高
一、二次大战后,垄断组织的新变化产生的原因。
1.新技术革命引起产业结构变化,促进垄断组织的发展
战后,科技革命改造了一些如煤炭工业、纺织工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同时推动了新兴产业如原子能工业、海洋工业、航天工业、微电子工业等的形成和发展。科技进步产生了原子能电站设备、激光器、电视机等--系列前所未有的新产品。新工艺、新产品、新部门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涌现,谁能控制这些新部门的专利权就可以获取高额利润。因此,当代资本主义垄断组织,为加强自己的竞争实力,纷纷向新兴工业部门渗透,不惜巨额资本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而进一步地促进了垄断的发展。
2.垄断竞争日益加剧,推动垄断组织的发展
大垄断公司广泛实行经营多样化是资本集中和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当资本积累和集中在某些部门达到很高程度.以致产生利润下降时,垄断资本家就要涌向其他部门,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于是许多大垄断公司到别的部门,特别是新兴工业部门或服务性行业中,建立新企业,在各部门之间伺机吞并现存的企业。
3.为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需要扩充垄断实力
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危机频繁的条件下,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产品生产周期不断缩短,为适应激烈竞争,减少因单一经营而使企业利润率下降的威胁,垄断组织实行了多样化经营,以一部分产品的高利润率来弥补另一部分产品的低利润率,在企业范围内保持利润率和利润量的基本稳定。同时,垄断组织实行多样化经营,可以减少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影响程度,通过一个部门的繁荣来弥补另外一个部门的萧条。
二、混合联合公司与康采恩的区别是什么?
1.康采恩垄断组织有一二个主体企业。即以一二个实力强大的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跨部门的不同行业的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垄断集团。而混合联合公司没有固定的主体企业,是多样化经营的大公司。
2.康采恩垄断组织所属企业之间在生产成销售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是由许多不同工业部门的企业、贸易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财政上共同依赖某一最大资本家集团为基础的垄断联合。而混合联合公司是把各种没有直接业务联系的公司联合在一起,使自己的经营范围扩展到彼此无关的许多部门。
3.康采恩垄断组织是由若干个垄断企业联合组成的,由其中最大的工业垄断资本或银行垄断资本在财政上加以控制的垄断财团。参加康采恩的企业只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性;而混合联合公司则是由一个垄断资本独立组织的,下居各企业都是它的子公司或附属机构,在经营管理上直接受总公司的领导和指挥。
三、简述战后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战后,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和继续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第一,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战后,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协作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任何一个企业,包括巨型企业都不可能包揽整个生产部门的所有生产过程,必须由各种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工、协作才能完成,从而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相互补充,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科技革命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微电脑的发展与普及,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的现代化,使中小企业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并迅速打入国内外市场。
第三,随着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同时又有大批与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协作相适应的中小企业出现。因为专业化程度愈高、分工愈细,则要求配合、协作生产的企业就越多、企业间的规模和水平的差异性也就越大。
第四,社会需求的多样化、高级化,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战后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日益向多样化、高级化方面发展,对各类“小商品”的需求迅速增长。而每种产品的需求量不大,大企业大批生产得不偿失,正适合中小企业生产。
第五,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是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三产业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较少,经营分散,所需人员不多,宜于中小企业经营。现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与产值所占的比重都已超过50%,美国服务业中99.7%均属中小企业。
第六,垄断统治的特点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垄断资本所追求的是高额垄断利润,在那些还不能获取垄断利润的领域,垄断大企业是可以容忍中小企业的生存并有所发展的。其次,垄断大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也要求积极发展与中小企业的协作关系,扶植它们发展,将其纳入自己的生产系统中去,对它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
第七,是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的结果。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扶植和引导,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的一项内容,对中小企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四、垄断组织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垄断企业对中小企业的统治、剥削关系
垄断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剥削统治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的机制来进行的。垄断企业凭借其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的垄断地位,能够长期地占有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料时抬高价格、收购中小企业的制成品时又压低价格,从而获得比相应部门的平均利润率高得多的利润率,中小企业往往只能获得低于平均水平的利润率。
2.垄断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垄断资本增殖和再生产不可缺的条件。首先,中小企业中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垄断企业高额利润的来源之一。其次,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是垄断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它们的专业产品是垄断企业的协作产品。再次,垄断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要通过中小企业的商品流通渠道与消费者发生联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在许多方面要依靠大企业。许多中小企业本身就是大工业的副产品,是大垄断企业发展促进了它们的发展。此外,在资金、技术、信誉等方面,中小企业也离不开大企业。只有同大企业加强联系,经常受大企业资助的中小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中小企业也努力改革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以取得大企业的信任。这又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
3.中小企业对垄断企业的从属关系
战后,垄断企业通过各种手段组成错综复杂的网络,把大量中小企业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里,进行垄断统治,中小企业成为大垄断公司的生产附属机构。在日本和美国,通过立法和实行许可证制度,垄断企业依靠层层承包企业及财务、技术援助,控制着大量的中小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以获取垄断利润。中小企业被纳入了垄断企业的直接或间接的控制范围。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5-20 00:31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