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回复: 0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22-1-31 10: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
□汤 梅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摘 要]宣传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宣传工作的作用。厘清党的宣传工作历史脉络,梳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宣传工作历程,有利于深入了解和研究党的宣传工作的经验启示,即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围绕中心找准定位,占领宣传工作制高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讲好中国故事。这些经验启示是党的宣传工作百年来所积累的宝贵财富,不仅丰富了党的宣传工作理论,而且是今后党的宣传工作开展的科学指南。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百年历程;思想引领;根本遵循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始终做好宣传工作,从而不断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梳理党的宣传工作百年历程,深入研究和把握党的宣传工作的经验启示,继承和发扬党的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对推动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百年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为特征
1.早期宣传工作(1921—1927年)

这一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及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从建党之初,中共就致力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传播与宣传。在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艰苦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一定范围的传播。1921年,党中央更是做出了“中央局宣传部在明年七月以前,必须出书(关于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二十种以上”[1](p353)的决定,充分体现了最早一批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民众阶级觉悟的高度重视。此外,中国共产党早期宣传工作也包括联合工农群众,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在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党中央提出“我们要组织联合战线,我们应该号召全国工人、农人在本党旗帜之下去加入此种战争”[1](p394)。因此,这一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工人和农民,工人的宣传工作,通过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出版《共产党》《向导》《劳动周刊》等刊物,把工人组织起来,向工人群体“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1](p325);农民的宣传工作,则要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全国各地的农民逐渐从事经济的和政治的斗争,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制度。在中共三大上,党中央确定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不久后,党中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决议案》,宣传鼓动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从而帮助国民党改组,促进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对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宣传,促进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使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进一步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国民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损失惨重,党的宣传工作也陷入了困境。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重新刺激鼓动群众革命的热情,在1928年7月10日发布的《宣传工作的目前任务》中,党中央规定了党的宣传工作的基本内容,即“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八小时工作制,统一中国,解放帝国主义羁绊,推翻国民党的资产阶级与地主政权及建立工农专政与组织苏维埃”[1(]p822),宣传工作围绕这几项内容展开。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发动土地革命运动,“更进一步地扩大与深入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消灭地主阶级,武装暴动推翻民族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宣传等”[1](p841)。在大城市组织工人运动,加紧启发并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与政治认识,以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同时,积极开展反帝运动和民权运动以打击豪绅资产阶级从而争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同时,在群众斗争过程中“打破资产阶级改良宣传”[1(]p856),以揭破改良主义的欺骗。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在抗战初期,为了争取国内各阶层共同抗日,推动形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党的宣传工作主要围绕动员国民抗日、激发国民爱国之情展开,“号召全国人民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分职业,一致团结起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2](p87)。同时,党的宣传工作还围绕积极争取国民党抗日展开,在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党中央指出国民党应“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等”[1](p1244)。此后,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7月15日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以下坚持《宣言》),《宣言》向广大民众及国民党传递出中国共产党愿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真诚意愿,党的宣传工作则配合宣传党愿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诚挚愿望,在经过各方努力后,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在其发表的讲话中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党的宣传工作主要围绕阐释抗日战争的性质、发展规律、前途,树立国民信心及维护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开。为了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树立国民信心,毛泽东在其所写的《论持久战》中,科学论证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发展规律及前途等,阐明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宣传工作则大力宣传《论持久战》传递出的基本精神,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此外,针对后期国民党所采取的片面抗战路线及反共路线,1941年5月7日,中央宣传部发布了《关于展开对国民党宣传战的指示》,规定党的宣传工作的基本政策是,“一方面坚持抗日第一与抗战到底,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新民主主义政治,并多方揭露国民党反共投降的阴谋罪行,以推动国民党进步分子,争取其中间分子,孤立其反动分子”[3(]p223)等,从而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国内各阶级民众团结起来,争取抗日战争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对力争和平民主的宣传。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但国内局势仍然复杂严峻,蒋介石为独吞胜利果实制造和平假象,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党中央领导集体经过权衡后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谈判,为配合重庆谈判新形势及保卫解放区、消灭敌伪的任务,党的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反对内战、反对独裁、主张和平、主张民主,同时争取国内各界及国际舆论界的支持与同情”[3](p590),以顺应形势、顺应民意,向民众传递出中国共产党爱好和平的态度。重庆谈判经过了四十三天,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然而国民党却出兵攻打山西上党地区的人民军队,公然撕毁《双十协定》,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党的宣传工作则围绕我党我军遵守谈判协议展开,同时揭露国民党撕毁协议的丑恶嘴脸,使我党在之后的自卫战争及舆论宣传中始终处于有理有利有节的地位。

对解放区土地改革及揭露蒋美阴谋的宣传。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全面内战彻底爆发。为了争取团结广大民众,巩固解放区的胜利果实,党中央发布了《关于目前解放区土地改革宣传方针的指示》,以实现解放区“土地关系的根本改变,极大地巩固解放区,极大地增加我们反对国民党政治进攻与军事进攻的力量”[3(]p625)。同时,党的宣传工作还进一步揭露蒋美和谈的欺骗,在“各地军事斗争,外交谈判斗争,在不妨碍秘密的条件下最好尽可能取得宣传斗争的密切配合。如国民党在谈判中提出无理要求,便须加揭破,使其无话可说”[3(]p624)。

对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宣传。1947年6月,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党的宣传工作围绕彻底打倒蒋介石,夺取战争全面胜利展开。1947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布《为纪念“七七”抗战发布对时局口号》,提出“反对蒋介石政府、反对蒋介石内战政策、反对蒋介石独裁政策等”[3(]p662)口号。1948年9月,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反动派伤亡惨重,蒋介石眼见统治大势已去,企图重演和平戏码,向共产党发出了“求和”的声明。据此,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新年献词”,戳破国民党反动派丑恶阴险的嘴脸,向全军乃至全国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因此,党的宣传工作主要围绕将革命进行到底、夺取全国胜利展开。与此同时,为了配合解放军势不可挡的强大攻势,做好解放区的巩固建设工作,党的宣传工作还包括革命文艺工作、城市收复与建设工作、新闻出版工作等,相继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的处理办法》《中央宣传部关于新收复城市大学办学方针的指示》等,从而在夺取全国胜利后为巩固人民政权及建设新中国服务。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建设”为特征
1.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政策及策略方针的宣传。1950年上半年,新中国开始了紧张的平衡财政收支、稳定物价工作。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以后,党中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搞好土改、稳定物价、调整工商业等八项工作,同时确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党的宣传工作则是宣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政策及策略方针,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凝聚民心、积聚力量。

对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宣传。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干涉别国内政,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党的宣传工作则是“向全国人民进行反复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全国人民彻底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亚洲人民和破坏世界和平的罪恶”[4](p139)。在这一时期,国民党残留在大陆的反动武装、特务分子等开始蠢蠢欲动,党中央做出了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决定,指出党的宣传工作“对重要案件,在群众中影响大、对特务活动打击大者,必须发布重要新闻,并配合以通讯、短评、社论等进行系统的报道”[4](p150),从而激发鼓舞民众防奸反特斗争情绪,使镇压反革命政策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对土地改革的宣传。1950年6月党中央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传工作则是向农民及时解释宣传中央政府关于土地改革的路线、方针及政策,“在宣传土地改革的利益和必要时,应当说明旧土地制度的如何不合理,地主阶级如何残酷地压迫剥削农民,老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后农村面貌如何改变等”[4](p111),激发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提升并巩固党在农村地区的执政基础。

2.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3—1956年)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经过三年党和人民艰辛的努力奋斗,到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大体上得以恢复,民主革命时期遗留下的任务已经完成。国家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需要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毛泽东于1953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p602)。党的宣传工作则是向人民群众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使人民群众了解到“三大改造”的步骤和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对经济发展制订计划的重大战略意义,从而为贯彻落实党在过渡时期的相关政策奠定思想基础。

在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同时,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开展,达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巩固社会主义基础,在全国消灭城乡资本主义成分的目的,1955年3月1日,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指出要“在党内外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并且通过他们用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文化水平较低的广大的人民群众,组织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演讲工作”[4(]p927)等,以保证思想战线上的胜利,使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得到全国上下的支持拥护并为之努力奋斗。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76年)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整风运动的宣传工作。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毛泽东在其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宣传工作则立即围绕这一报告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宣传教育活动。此外,针对国内阶级关系、社会思想的变化,1957年4月27日,党中央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中央认为有必要按照‘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的方针,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6](p32),密切联系工农群众,在全党进行克服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宣传教育。

关于“大跃进”运动时期的宣传工作。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确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全国各条战线都开始了激烈的“大跃进”运动,特别是在“宣传思想领域表现极其活跃,大张旗鼓地片面宣传‘总路线’,客观上对‘大跃进’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7](p111)。广播报纸宣传不切实际的工业农业生产目标,提出一些唯意志论的口号,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浮夸虚假的宣传助长了当时脱离实际、脱离科学的风气,不仅使党和社会风气受到恶劣影响,也使党的宣传工作的声誉受到极大损伤。

关于十年“文革”期间的宣传工作。1966年5月和8月,中共中央分别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先后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使“左”的方针占据了国家生活的主导地位,从此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也延伸到党的宣传工作上来。“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宣传工作,“从内容到形式完全被政治权力斗争所左右。正常的宣传舆论工作遭到严重干扰。宣传媒介上的思想文化斗争使‘扣帽子’‘打棍子’‘无限上纲上线’成为普遍现象,实际上形成了‘媒体审判’的特权”[7](p114)。宣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被严重夸大扭曲,成为“四人帮”进行政治斗争、篡党夺权的工具,更加剧了国家的混乱局面,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陷入停滞甚至是倒退。

4.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宣传。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长达十年的给党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但由于当时党内还存在着“左”的错误思想倾向,即“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上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国家各项事业步入正轨。因此,为了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78年5月11日,以《光明日报》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契机,在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全党全国拉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序幕,党的宣传工作则紧紧围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展开,动员全国上下各界人士参与到这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来,以推动促进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为接下来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于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宣传。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思想路线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局面。在之后党的十三大上,党中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8](p9)。宣传工作随即开始了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宣传,这些宣传对打破思想禁锢,解放思想,激发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在党的十二大上,胡耀邦提出“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6](p584),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开展并宣传“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以推动社会风气的良好转变。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党中央更是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6](p739)。宣传工作则围绕《决议》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政策展开,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宣扬道德模范榜样事迹,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

5.十四大以来的宣传工作(1992—2002年)

从对南方谈话到对邓小平理论的宣传。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宣传工作“要进一步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全面准确地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6(]p1095)。十四大召开后,宣传工作的根本指针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宣传工作,把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作为根本任务,“并在宣传工作中遵循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等”[6](p1113)。此后,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宣传工作则是围绕邓小平理论展开,宣传促进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使人们深刻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行动指南,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和决心。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宣传。党的十四大上,党中央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宣传工作则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展开,宣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各有其优缺点。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让民众明白什么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如何跟市场经济结合等,也让民众了解到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所出台的政策方针等,不仅起到了打消民众疑虑、巩固民心的作用,而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6.十六大以来的宣传工作(2002—2012年)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形成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向成熟,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党的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党的宣传工作则是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展开,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主要内容,宣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民群众中间落地扎根,增进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从而提高社会凝聚力,为新世纪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凝聚新力量。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被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写入党章作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内涵,指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要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党的宣传工作则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实践,经济方面宣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治方面宣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文化方面宣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的同时,也推动党的宣传工作迈入新的阶段、新的征程。

7.十八大以来党的宣传工作(2012年至今)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核心价值观对维系民族精神纽带、构筑国民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弘扬中国精神、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9](p18)。因此,党的宣传工作则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民众进行反复深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使这24个字融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同时,宣传工作还在全社会营造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风气,不断“夯实中国梦的价值支撑”[9](p18)。

关于中国梦的宣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0](p56),宣传工作要在全社会宣传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意蕴价值,让人民群众知道中国梦是跟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团结一心奋斗,共同续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华章。此外,宣传工作还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9](p20)、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展开,这说明宣传工作的内容和实践始终围绕国家发展全局和时代发展要求而不断创新,在新形势下发挥其独特作用。

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及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在2021年1月6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党中央提出宣传工作的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等方面展开,重点突出宣传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力度宣传党波澜壮阔的不懈奋斗史、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史、党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史、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建设史、党的政治锻造史,使党的宣传工作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助推器,大力宣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宣传在抗疫斗争及脱贫攻坚的斗争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人物及其感人事迹,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续写中华民族历史壮丽诗篇。

二、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经验启示
(一)思想引领: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1](p14),巩固壮大主流思想。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宣传工作的战略任务,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基础则是巩固壮大社会主流思想,以达到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的目的。在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通过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唤起工人和农民的阶级斗争意识,启发民众阶级觉悟,巩固和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推动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和平建设时期,为巩固新生的新中国政权,绘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宏图伟业,党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既从根本上与党中央在不同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也巩固壮大了社会主流思想,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不断开辟出新的天地。纵观党百年风风雨雨的宣传工作历程,可以发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的核心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正是始终如一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地位,党的宣传工作才能配合党完成其在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相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因此,为了夯实党和国家事业的根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构筑同心同德的奋进力量,宣传工作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推动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这既是对党的宣传工作历史的深刻总结,也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应对社会思潮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境时,不断深化对以马克思主义为宣传工作指导思想的认识,为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聚焦了明确的方向。

(二)根本遵循: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党的宣传工作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在党的历史上是有迹可循的。党中央早在1941年《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中就指出,“全党的宣传鼓动工作必须统一在中央总的宣传政策领导之下”[3(]p260)。毛泽东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要懂得,而且广大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12](p1320)。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11](p15)等。可以看出,党的领导是宣传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1](p15)。党的宣传工作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既服务人民,也引导教育人民,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工作所提出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论断,既继承了党的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即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也厘清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即不能脱离人民性只谈党性,也不能脱离党性只谈人民性,为新时代的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传播技术的发展进入了高歌猛进的阶段,使得党的宣传工作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宣传媒介、载体、工具等发生变化,一定程度上也更容易为民众所掌握,从而使得民众更容易参与到宣传工作中来。因此,宣传工作要坚持新兴媒体姓“党”的原则,保证全媒体时代下宣传工作的党性,以保证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同时,也要及时掌握在民众中间的舆论导向,收集反映群众的意见与利益诉求,使宣传工作保持人民性。

(三)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找准定位
党的宣传工作始终“围绕和服务党在一定阶段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开展宣传思想工作”[13](p43)。党的宣传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定阶段发挥其服务大局的作用。在革命战争时期,宣传工作围绕鼓动人民群众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反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从而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等中心任务展开;在和平建设时期,宣传工作经历了从宣传巩固国家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到宣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及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再到宣传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宣传工作伴随着党的发展壮大及共和国的日益强盛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但宣传工作能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同,能取得显著的成绩,关键在于宣传工作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围绕党和国家在一定阶段的中心任务、整体规划、战略部署来开展工作,配合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只有围绕党在一定阶段的中心任务,宣传工作才能找准自身定位,宣传工作的代表性、集中性、有效性才会更强。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14](p153)。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宣传工作历史脉络的深刻把握,也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而对宣传工作提出的要求。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围绕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在科学研判、整体谋划的基础上,立足国际视野,树立国际思维,把握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阶段,把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要求贯彻到宣传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四)媒体融合:占领宣传工作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就是要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传播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1](p354)。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新兴媒体发展及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发强劲,特别是年青一代深受新兴媒体的影响,传统媒体的受众用户数量日益呈现出缩减之势,在媒体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总结过去传统媒体环境下开展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论断,指出既不能否定传统媒体的地位和作用,也不能断然拒绝方兴未艾的新兴媒体的功能效用,“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15]。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则要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之间的关系,网络没有法外之地,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监管。同时,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主流媒体要守土有责,及时准确地传播权威信息,对原则性问题要立场坚定、敢于引导,在国际上要把握机遇,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是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开展宣传工作的创新之路。借助媒体融合的发展大势强化党的宣传工作阵地,占领宣传工作的制高点,体现了党领导下的宣传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为未来的宣传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五)以文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
以文化人是新时代宣传工作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对过去宣传工作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继承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建设呈现出繁荣蓬勃的景象,党的宣传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宣传,但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水平和标准不断提升,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至上”观念对社会的腐蚀,党中央指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14](p153)。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对宣传工作的作用,强调以文化人,“运用文化力量,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滋养中,不断提升人的素养,以实现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16](p32)。宣传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提升国民的道德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宣传工作在新时代所担负的重要任务,以文化人为宣传工作实现这一任务提供了新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建设有直接的宣传功能”[17](p18),因此,如何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其宣传教育的功能,则要挖掘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4](p106)。中国人民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和价值追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追求,党的宣传工作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影响力、感召力,巩固了中华儿女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因此,宣传工作要坚持以文化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激发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提升宣传工作的效果。

(六)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当今世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中国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解决全球性问题而贡献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对中国形象的误解、猜忌甚至是扭曲的相关言论仍然不少,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国外抹黑中国形象的言论仍然不少,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那么如何塑造好中国形象则是党的宣传工作所面临的一项极其紧迫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讲中国故事的具体内容,就是“讲中国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讲中国梦的背景和内涵,讲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主张”[18](p210)。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讲好中国故事,还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18](p197)。讲故事如何讲?首先,“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18](p212)。其次,“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中央的同志要讲,而且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不仅宣传部门要讲、媒体要讲,而且实际工作部门都要讲、各条战线都要讲”[11](p121)。也就是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文艺创作等各条战线都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大合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我国对外宣传的历史经验,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在党的宣传工作全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基础上形成的创造性论断,体现了党中央应对国际舆论战场时从容冷静的战略定力,促进了内外宣传工作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2]中国共产党党史参考资料: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内部发行,1979.

[3]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辑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4]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辑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49—1956)[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辑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56—1992)[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7]李宗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研究[D].南开大学,2013.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课题组,郭如才.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思想文化建设的新思想[J].党的文献,2015(4).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1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李宗建.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90年:概念、历程与经验[J].理论导刊,2012(12).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5]习近平视察解放军报社[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6/c_11175884 34.htm.

[16]王振.习近平“以文化人”思想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

[17]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18]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6-7 02:09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