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回复: 0

从“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斗争智慧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22-1-5 12: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从“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斗争智慧
郭国祥,郑 放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摘 要]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各具特点的伟大斗争史。我们要从“四史”中体悟斗争历程,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内涵;明确斗争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斗争本领,严格经受思想淬炼,积极投身实践锻炼,充分吸收斗争艺术;传承斗争精神,发扬新时代的斗争精神。

[关键词]四史;伟大斗争;斗争原则;斗争本领;斗争精神

历史是一面镜子,“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1](p121)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都强调了历史这面“镜子”的重要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共产党人斗争原则坚定不移、斗争本领日益提升、斗争精神不断弘扬的历史。认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从“四史”中汲取斗争智慧,对于新时代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从“四史”中体悟斗争历程
我们从历史走来,体悟这四部各有特点、荡气回肠的伟大斗争史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我们从当下出发,对于新时代逐梦征途中必然开展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共产党人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把握。

(一)“四史”是各有特点的伟大斗争史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不断发展壮大以至成熟的过程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史。新中国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繁荣昌盛,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斗争史。改革开放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探索和发展的伟大斗争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社会主义在五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曲折前进的伟大斗争史。顺着时间线索梳理和解读这四部伟大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既相互包含,又各自独立,“斗争”像一根红线贯穿始终,而且它们的特点各有不同。

19世纪初的德国诞生了两位时代伟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为理想、为真理、为全人类解放燃尽一生、战斗一生,斗争是他们生命的元素。他们对当时盛行的各种唯心主义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犀利地撕开了资本主义虚伪的面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在他们的指引下,无产阶级政党和国际工人组织相继成立,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面对各种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19世纪末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接过革命大旗,撰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革命性,提出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十月革命,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深刻改变了世界,揭开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逐渐发展成多国实践,中国共产党也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中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崇高使命。在大革命时期,为了“打倒列强,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与中国国民党联合战线的建立和发展,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全国掀起群众性革命高潮。在土地革命时期,通过对大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科学把握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倡导和努力下,形成了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党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保存和发展了自己;党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在敌后战场采取独立自主、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党的斗争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党在对敌英勇斗争的同时狠抓自身建设,大大提高了斗争本领和斗争实力。在解放战争期间,党坚定而灵活地运用“两手对两手”策略,粉碎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共阴谋;面对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武力威胁和战争恫吓,毛泽东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增强了人民的信心;面对国民党玩弄和平以苟延残喘、卷土重来之伎俩,毛泽东指出“不可沽名学霸王”,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2](p230)的号召,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独立、自由、和平、民主、统一的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为巩固新生的共和国,党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抗美援朝的胜利,标志着“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为中国赢得了独立发展的和平环境。为了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党首先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并且在时机成熟后果断地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党采取典型示范、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和平改造方法,顺利夺取了这场艰巨斗争的伟大胜利,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和前提条件。在随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间虽有过歧路彷徨的严重挫折,但主流是高歌凯进的向前进步,对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由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国社会在徘徊中前进,为冲破禁锢人们思想的牢笼,邓小平肯定并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3](p368)。面对改革、发展的种种困惑和重大疑难问题,中国共产党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确立了正确的斗争方向,采用了正确的斗争方法,开辟了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一度陷入低潮,党在惊涛骇浪中始终坚持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21世纪。“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浪潮中引领风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与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接近,在追梦圆梦的新征程中开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无法避免,必不可少。从“四史”中体悟斗争历程,要明确斗争的重要性,明确斗争是获得一切已有的辉煌成就的重要法宝,明确斗争是未来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途径。

(二)科学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内涵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做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4](p538)“伟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在新时代,面对一系列的风险挑战、障碍阻力、矛盾问题,积极开展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勇担使命、兑现诺言的主动抉择。

从背景来看,新时代开展的伟大斗争处在尖锐、复杂的内外环境之中。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深度调整,各国力量此消彼长、不断博弈,中国强劲的复兴势头引来了多方面的猜疑和阻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沆瀣一气,它们秉持根深蒂固的帝国主义思维和冷战思维,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炮制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黄祸论”等来污名化中国,挑起、制造诸多事端“制裁”和围堵中国。国内建设任重道远,通过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拼搏奋斗,我们已取得伟大成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但社会的变革、转型、发展还是暴露出不少问题,经济建设和其他各方面的建设任务重大,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依然艰巨。从严治党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勇气、力度推进管党治党,成就斐然、成效卓著,但党仍然面临着以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为代表的众多严峻考验和潜在风险。

从性质来看,新时代开展的伟大斗争是积极的、正义的斗争。它符合历史前进的逻辑和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向,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诉求,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合理斗争。新时代开展的伟大斗争是有新内容、新特点的斗争。它既不是要大搞特搞阶级斗争,也不是武装斗争式的暴力革命,更不是疾风骤雨般的群众运动,它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当下国情实际,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开展的斗争。新时代开展的伟大斗争是求和谐、促和平的斗争。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生活幸福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新时代在国内开展伟大斗争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创造更和谐的社会,成就更美好的中国;自由、平等、和平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中华民族始终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同一切邪恶势力开展积极斗争,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繁荣与进步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从对象来看,新时代开展的伟大斗争范围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经济方面,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是伟大斗争的重中之重。在反腐败方面,政治、经济、组织、作风这四个方面的腐败问题仍然严峻,党员的腐化、蜕化、变质现象依然存在。在意识形态方面,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网络信息化使交流更加便捷,市场化下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再加上西方西化和分化的渗透和颠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艰巨。在军事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周边热点冲突和潜在热点冲突不时冒头,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安全的任务艰巨,同时太空、网络空间等新型安全领域的斗争不容忽视。在突发事件方面,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中不明确和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能否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是一项重大的斗争考验……

总之,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是复杂国际国内局势下的必然抉择,平稳发展、和平苟安只能是一厢情愿,也会丧失中国复杂局势下强势崛起的历史机遇。我们的伟大斗争是正义的斗争,是捍卫世界和平、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斗争,即使斗争充满很大风险,即使斗争过程漫长曲折、复杂艰巨,我们也要坚定斗争必胜的信念,一往无前。

二、从“四史”中明确斗争原则
在“四史”的斗争历程中,马克思主义是定向领航的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是光芒四射、功绩累累的光辉主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无可比拟优越性的伟大创造。从“四史”中体悟斗争历程,我们能够得到最重要的基本经验,那就是伟大斗争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正确的原则千万条,但最核心、最根本的就是三条,那就是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批判继承了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成果,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它关注和思考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等各个领域,用简洁而又深刻的话语揭示和总结出万事万物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辩证法从来就不承认绝对的终极的真理,它强调事物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是被压迫人民解放的思想武器,它主张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运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不可分割性,它来源于实践、植根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它始终肩负着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开展斗争实践的历史使命,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呼声,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科学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致力于为全人类求解放、谋幸福。

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深陷于危机险境,中华民族深陷于水火,在仁人志士们的各种尝试与探索均以失败告终之后,开创了世界革命新纪元和带来了世界文明新曙光的十月革命使中国先进分子将目光转向超越传统儒家文明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第三种文明——马克思主义这种新型文明之上。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一危急存亡时刻的及时雨、雪中炭。从此,真理的光芒开始照耀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带领人民开展斗争。在多次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发现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真理,更是发展的真理,它具有与时俱进、扎根实际、联系群众的理论品质和价值追求。富于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从在艰苦战争年代诞生的毛泽东思想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邓小平理论,再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再到如今完备严密、尽显大国风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发展历程的光辉记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活表现,是党始终高举的伟大旗帜和开展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5](p66),就是我们面对和解决已经遇到、将要遇到、可能遇到和难以预料的状况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当今时代仍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照耀的时代,全体党员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伟大斗争的开展,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要自觉、充分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以增强斗争底气和斗争力量。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它以科学的理论为武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不断地强健体魄,打造和锤炼自己,是一个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乐于斗争的伟大政党。

开展斗争,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伟大旗帜,从未动摇。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具体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践行,经受了检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了严格的印证;也获得了发展,随着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学习型政党,善于进行理论总结,善于把革命实践的经验抽象化、理论化、系统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新的概括、新的内容和新的话语对其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全新阐释,使这一理论武器更有力量,更加锋利。

开展斗争,需要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了人民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追求,依靠人民斗争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在百年斗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使命,牢记立场宗旨,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的力量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满足了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和平与安全;依靠人民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逐步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吃穿不愁;依靠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在教育、工作、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使命感。

开展斗争,需要过硬的自身实力。为了跳出历史周期律,使党永葆青春活力,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斗争的过程中对自身建设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不断地进行着自我革命。毛泽东注重思想入党,强调作风建设,并以整风运动的形式锤炼了一个清正、廉洁、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邓小平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强调党的建设要紧密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打造了一个致力于中国现代化的改革开放型政党。习近平强调党的建设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中国共产党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将自我斗争进行到底。

从1921到2021的百年,是跌宕中求生存的破茧,是斗争中求发展的蜕变,更是辉煌中不忘初心的生长,中国共产党壮志凌云,功过日月。从水深火热到稳定和平,从“东亚病夫”到以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世界舞台的边缘到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漫漫风雨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幸福美满,中华民族正向着伟大的复兴目标迈进。

拥有科学斗争理论,坚定人民斗争立场,始终进行自我革命,已经取得丰硕斗争成果的中国共产党,必然是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领导力量。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领导,始终保持对党忠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使党的领导贯穿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组织,以确保党在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模式、新方案,它既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了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还渗透着中国共产党的独创精神,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制度在内的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确定了的历史目标。中国共产党在三大改造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不断探索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自身优势锻造了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切伟大斗争、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都离不开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前提条件和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保障。

在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合作和斗争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优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党高度重视,迅速反应,全面部署,指挥得当,彰显了党全面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党和政府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不计代价,全力以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党和人民对其他国家慷慨解囊,鼓励支持,彰显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国际担当和世界情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了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正确前进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通往复兴梦想的彼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确保方向不移、道路不偏、旗帜不倒、本色不变的重要保障。制度的斗争、制度的创新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一环。制度的斗争不是抱残守缺,不是抵制优势文明的借鉴和吸收,也不是要摧毁资本主义的制度文明;制度的创新不是推倒重来,不是偏离正确航线,而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变革中不断成熟定型,在发展中更加完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以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减小斗争阻力,更好推动斗争的实施。

三、从“四史”中增强斗争本领
“我们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6](p9)开展伟大斗争需要高素质的干部人才,然而在党员干部中却面临着“能力不足”的危险,存在着“本领恐慌”的问题。从“四史”中体悟斗争历程,党员干部要经受思想淬炼,注重实践锻炼,吸收斗争艺术,以提升斗争能力,增强斗争本领。

(一)严格经受思想淬炼
为了增强斗争本领,党员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在思想淬炼中锤炼党性修养、加强理论武装。

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身课题,党员干部要不断与自身作斗争,锤炼党性修养。“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7](p159-160)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记党的纲领和章程,与“精神懈怠”危险作坚决斗争。“我们是亲密的与群众联系在一起,大家都是家人兄弟一般。”[7](p50)党员干部要坚守人民立场、增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摒弃一切杂念,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与“脱离群众”危险作坚决斗争。“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7](p162)党员干部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与腐败分子同流合污、狼狈为奸,始终保持襟怀坦荡、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与“消极腐败”危险作坚决斗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不滑坡,行动才能顺利开展。党员干部是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中坚力量,唯有常反思、勤修炼,筑牢思想防线,提升思想境界,他们的斗争能力和斗争本领才能得到发挥,才能发挥到极致。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1](p203)党员干部要想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就必须坚持不停顿地学习。一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拥有着完备严密的逻辑体系,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即使跨越百年,也依然叫人震撼、给人启迪。党员干部不能忘记“老祖宗”,要踏踏实实学、原原本本学。二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理论成果。在斗争中求得发展,在斗争中取得辉煌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党的伟大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下开展伟大斗争、成就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党员干部要全面系统学、抓住重点学、结合实际学。三是要将学习中华文明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根基。“政者,正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昭示的真理相契合,党员干部要融会贯通学、举一反三学。党员干部要在思中学、在学中思,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养分,以清醒头脑、坚定立场、提升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斗争本领。

(二)积极投身实践锻炼
为了增强斗争本领,党员干部要经受严格的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实践中长才干、炼胆魄、磨意志。

在实践中总结斗争经验。实践出真知,正是有了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的实践,才有了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正是有了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实践,才有了党的建设的理论;正是有了探索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的实践,才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党的所有理论都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党员干部要重视斗争实践,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出斗争经验,提升斗争能力。在实践中检验斗争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在建设过程中遭遇的严重挫折深刻表明:空喊斗争口号、脱离实际的斗争理论是行不通的,是会造成混乱的;脱离实践的理论必定是空洞的,是僵化的,是教条的,党员干部要经常在实践中检验和反省理论。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理论。实践是理论的归宿,从实践中得出经验也并非一劳永逸,党员干部要将理论继续运用于实践中,指导斗争更好地开展,并且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理论。

在实践中磨砺斗争意志。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刚毅的品格、顽强的意志、坚贞的节操只有在陷入困境、面对逆境、置身险境和濒临绝境中才能被激发和锻造。历时长、规模大、行程远、环境险恶、战斗惨烈的长征不仅没有使红军屈服,反而激发了他们无穷的斗志,他们一路翻山越岭、蹚水过河,最终到达延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了建设祖国扎根农村、扎根边疆的知识青年没有被艰苦打倒,而是苦中作乐,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平凡造就出伟大,用平凡书写出传奇;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科技封锁、打压的时候,有着赤忱之心的科学家们,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中创造出无数伟大的科技奇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斗争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斗争实践中磨砺斗争意志,增强斗争信念,锤炼斗争品格,成为骁勇顽强的斗争战士。

(三)充分吸收斗争艺术
为了增强斗争本领,党员干部要从“四史”中充分吸收斗争艺术,培养开展斗争的意识,丰富开展斗争的方法,灵活开展斗争的策略。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出世间万物都包含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有矛盾就会有斗争,矛盾和斗争相伴相依、相生相存,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斗争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员向来就不讳言斗争,党员干部要直面问题、直面斗争,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斗争意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果熟而知万物硕”,党员干部要培养在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中体察端倪、穿透表象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见微知著、睹始知终的能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伟大梦想的实现要经历重重难关,党员干部要充分预估斗争的艰难与崎岖,做好长期斗争、艰苦斗争的准备。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掌握全局的同时,着眼和着手于中心工作是党在长期斗争历练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强调新时代的斗争重点,抓住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一主要矛盾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好相应的部署和安排;党员干部要学会“弹钢琴”,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全面谋划、驾驭全局、统筹协调,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斗争、开展斗争;同时还要学会“牵牛鼻子”,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本质,确定好斗争的工作重心和主攻方向,提高斗争效率,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变化,矛盾也会发生变化,这使得斗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取得斗争胜利有赖于多方面因素,但尤其“需要进步的灵活的战略战术,没有这一点,也是不能胜利的”[8](p511)。在开展斗争时,党员干部脑袋不能僵化,要善于观察形势,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选择斗争时机,合理把握斗争火候,努力追求斗争实效,将时、度、效统筹起来;还要“刚柔并济”,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该斗争就要斗争,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审时度势,揆情度理,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四、从“四史”中传承斗争精神
斗争精神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科学、完美结合。“仰望星空”就是有着崇高的理想追求,有对革命胜利、建设成功的必胜信念;“脚踏实地”就是身体力行,为实现心中的理想信念不惜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从“四史”中体悟斗争历程,共产党人要铭记和传承斗争精神中共融共通的意蕴内涵,积极发扬新时代的斗争精神。

(一)斗争精神的共同内涵
回望党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是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的锐利武器,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胜利号角,是无数鲜血和生命熔铸而成的不朽丰碑。

党的斗争精神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党的100年奋斗史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我们可以用英雄人物来命名特定的斗争精神,如毛泽东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党的100年奋斗史波澜壮阔,经历了不同的时空场域,我们可以用特定地名来命名斗争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大别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武汉精神等。党的100年奋斗历程中有不少事件不可磨灭、熠熠生辉,我们可以用特定事件来命名斗争精神,如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疫精神等。党的斗争精神还可以根据形成的不同时期、表现的不同时代主题、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等来命名。

虽然斗争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关于它们的具体解读也有差异,但它们是共产党人共有的红色基因、共有的价值符号,有着共融共通的意蕴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勇于抗争。共产党人勇于抗争,不怕输、不怕苦、不怕死。他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与强大的敌人作坚决斗争,与恶劣的环境作坚决斗争,与可怕的灾难作坚决斗争……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战斗作风、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血战到底的顽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勇于抗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面对一切困难挑战,共产党人都将作坚决抗争,直至取得彻底胜利。

甘于奉献。“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宁愿牺牲性命,也决不放弃信仰,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铁骨铮铮、宁死不屈,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贞不渝。“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豪情满怀、大义凛然的共产党人捐躯济难、舍生取义,始终秉持着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我加入了共产党……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7](p24)共产党人知党、信党、爱党、为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拥护和执行党的决策,把党的宗旨原则落到实处,在自己的岗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半条被子”暖人心,“吃水不忘挖井人”,生命有限、为民无限、爱民无限,无数鲜活的事例表明了人民在共产党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共产党人对理想忠诚、对国家忠诚、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愿意为理想、为国家、为党、为人民付出所有,奉献全部。

勤于奋斗。“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9](p20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深层基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共产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他们翻“雪山”,过“草地”,蹚“深河”,跨越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战胜了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凝聚起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人间奇迹,谱写出雄浑壮阔的时代华章。

乐于开拓。唯有开拓才能够进步,开拓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共产党是一支充满活力、昂扬向上的强大队伍。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无数艰难险阻,集创新才识、开拓品格、革新胆魄于一身的共产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始终坚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勇攀高峰。“嫦娥”奔月、“天眼”观星、“蛟龙”探海……他们不负国家和人民的嘱托,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用生命和鲜血开拓出专属于中华民族的富强之路、振兴之路、幸福之路。

(二)发扬新时代的斗争精神
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百姓齐,泰山移。”人民具有无比强大的斗争力量,是抵御外敌的铜墙铁壁;人民具有无比巨大的斗争潜能,是建设发展的根源根基。人民创造了历史,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华历史。人民是取得斗争胜利的伟大动力,正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国共产党才能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因此共产党人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忘宗旨原则,与人民心连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斗争的立场。要真情关心人民,只有深入人民,到人民群众中去,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了解情况、掌握实际、发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解决人民群众的心头之患,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真心相信人民,真诚依靠人民,真正敬畏人民,要善听民声、广聚民意,要巧纳民谏、广集民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10](p28)要虚心接受人民的检验、批评和监督,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是党开展一切斗争工作的行动标准和评价尺度。只有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发扬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11]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只有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国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赢得主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取得斗争胜利的重要法宝。创新包含方方面面,面对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各个方面的创新都必不可少、至关重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勇闯“无人区”,从零到有,取得更多的进步,实现更多的突破;在理论创新方面,要敢于冲决僵化教条,勇闯“禁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制度创新方面,要敢于打破制度藩篱,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文化创新方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进步文明成果,结合时代主题,创作生产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让中华文明之光浸润人心,普照天下;在人才创新方面,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方式方法,培养出、引进来、使用好拥有过硬本领,能担时代重任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

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局面被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艰苦奋斗改写,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盛世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顽强拼搏创造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获取斗争胜利的必然路径。唯有艰苦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艰苦奋斗,贵在实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12]成就是干出来的,一切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共产党人要做实干家、行动派,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想干敢干、会干能干,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艰苦奋斗,贵在奉献。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慷慨无私、甘于奉献的人生才是高尚的、精彩的、有价值的人生。共产党人要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自觉将个人之小我融入社会之大我,为社会的建设、事业的发展送一份暖,添一份力,发一份光。艰苦奋斗,贵在坚持。“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10](p48)在通往民族复兴这一伟大梦想的前进征途中必然荆棘丛生、巨浪滔天;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共产党人要拿出“绳锯木断、磨杵成针、水滴石穿”的决心和毅力,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朝着共同的目标奋力迈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习近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J].求是,2020(15).

[7]方志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王恕焕.毛泽东的人生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1]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04-11(03).

[12]杨朝明.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N].光明日报,2018-08-15(02).

[DOI编号]10.14180/j.cnki.1004-0544.2021.05.001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21)05-0005-09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招标课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党性教育的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20&ZD022);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历史、理论和现实逻辑”(2017BDJ013)。

作者简介:郭国祥(1968—),男,湖南双峰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申 华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5-12 14:04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