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帮助中心知识拓展客服QQ 515224986
扫码加微信
福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拓展资源(六)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在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进行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就前进、就胜利;违背党的群众路线,严重脱离群众,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党的十八大告诫全党: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战争年代,党如果脱离群众就难以生存,因此,密切联系群众是相对容易做到的。获得执政地位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使党群关系面临新的问题。执政党之所以容易脱离群众,原因在于,执政党手中有权力,有资源的调配权,容易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一切依靠命令行事,犯命令主义的错误,从而脱离群众;执政的地位,也容易在党组织和党员身上滋长一种骄傲自满情绪,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稍稍有点工作成就,就夸大个人的作用,强调个人的威信,只能听人奉承赞扬,不能受人批评监督,久而久之必然脱离群众;有些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没有真正理解和运用党的群众路线,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者,比群众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因而他们出的主意,经常在群众中行不通,但是,他们又不从错误和失败中取得教训,以为错误和失败,只是由于群众落后和其他临时因素的影响,因而滥用党的威信,继续一意孤行,这就使危害更为严重;有些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小集团或个人的私利,出现腐败现象,更是败坏了党群关系。
  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以后容易脱离群众的倾向有着高度的警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情绪的滋长,要求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会还作出了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和利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等规定。新中国成立后,党不断通过整党整风等多种形式密切党群关系。针对新时期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才能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必然会脱离了人民群众,会被人民群众抛弃。
第二,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加强,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第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就越艰巨。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以后对反腐败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认为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党对反腐败的艰巨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因为腐败的产生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党长期执政,党内一些人产生了脱离群众、固步自封等倾向;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许多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侵蚀着党的队伍;有的地方和部门治党不严,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抓得不紧,管理和监督不力;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这些因素的存在,反腐败的任务必然是长期的和艰巨的。
  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物质利益的多样化和不同的利益要求。改革越深入,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在执政的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新表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始终关系党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着力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和根本利益的关系。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二是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自觉做到以大局为重,局部服从大局。党内既不允许搞宗派主义,也不允许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三是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改革开放使绝大多数人得到了实惠,但也使某些利益群体暂时受到影响,这是改革难以避免的代价。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要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帮助弱势群体克服暂时的困难,把关心群众同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改革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目前,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对立,社会各阶层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各种利益矛盾尤为错综复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尽可能地反映和体现各个方面的利益要求,尽可能地赢得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拥护和支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执政的社会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党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既坚决维护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又认真考虑和兼顾其他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
  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关心群众、代表群众利益,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十分具体地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党要求各级干部,对群众提出和反映的问题,必须满腔热情地加以处理,绝不能漠然处之,更不能粗暴地对待群众;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局面;关心群众,特别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特别要为困难群众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要注意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把党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本内容由易百网整理发布
网址 www.openhelp100.com
QQ 515224986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1-3-18 13: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明星用户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4-29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