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帮助中心知识拓展客服QQ 515224986
查看: 468|回复: 0

福师《外国经济学说史》(八)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8878
发表于 2021-3-15 13: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福师《外国经济学说史》FAQ(八)
第八章  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
一、简述西斯蒙第的思想转折?
1803年西斯蒙第出版《论商业财富:或商业立法中应用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向法国人介绍斯密学说,是斯密经济学说的忠实信徒。1819年发表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 他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信徒转而成为激烈的反对者。1837~1838年,他又出版了两卷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这部著作以大量的历史和现状材料论证了《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提出的理论。
二、简述西斯蒙第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西斯蒙第从小生产者的立场出发,展开对资本主义经济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1.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他认为英国古典学派只把国民财富作为研究对象是有缺陷的,人们用劳动创造财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而不是为财富而创造财富。所以他的“新原理”就是要阐述与英国古典学派理论不同的理论,他不仅要研究财富,而且要研究人的享受。他还认为,人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研究人的精神幸福为高级政治学,而研究人们的物质福利为政治经济学。
2.西斯蒙第是第一个和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决裂的经济学家。 他认为,自由竞争导致私人利益增加而使公共利益遭受损失,使资本家加强对工人的掠夺。他要求依靠国家政策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代替经济自由主义。
3.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西斯蒙第否认资本主义是合理的和自然的制度,是提出社会两极分化和无产阶级形成的第一个人。他揭露了资本家的利润是对工人的掠夺。这种掠夺使社会阶级两极分化,形成了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生产使用机器,导致工资下降,加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掠夺和自由竞争造成了社会阶级分化,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三、简述西斯蒙第的价值学说?
西斯蒙第认为,人满足自己需要和欲望的技能、本领是财富的源泉,财富是劳动创造的,物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并不是一切劳动耗费都能创造交换价值,只有为社会所承认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必要劳动才能创造交换价值。
西斯蒙第还继承了李嘉图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区分的思想,同时更强调消费(需求)对决定价值量的重要性。他指出:“在政治经济学中,价值通常被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价值,另一种是相对价值,前者是生产品和取得这种产品的劳动之间的比例,后者是生产品与需要这种产品的人们的需求之间的比例。”在他的定义中,不仅更接近于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还接触到了马克思所说的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的含义,从而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作了新的补充。
四、简述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
 西斯蒙第的主要功绩: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由收入不足导致的消费不足,从而使产品不能得到实现,发生经济危机。
 西斯蒙第认为,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先于生产,在二者之间,消费起决定作用。消费决定生产即是收入决定生产,而生产和收入是不等同的,年收入的总量必须用来交换年生产的总量,如果年收入不能购买全部年生产,就表明生产超过收入,或生产超过消费,这种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因此,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消费不足。
 消费不足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机器的广泛使用使小生产者纷纷破产,丧失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同时,追求利润的生产采用降低成本、削减工资的形式,使工人的消费日益萎缩。
 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方面在追求利润、采用机器和生产不断集中下,生产有无限扩张的趋势;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使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收入不足,以至国内市场日益萎缩。这就必然造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之所以能发展,是因为国外市场的存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外市场将会缩小,产品实现问题最终必然出现,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五、简述对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的评价?
西斯蒙第仅用劳动群众生活消费不足来说明危机,忽视了生产消费和生产资料的实现问题,因而不能正确地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真正揭示危机的实质。但是,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是他的一大功绩。他强调个人消费在理论上也不无意义。西斯蒙第力图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以及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比前人更清楚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缺陷和矛盾,从中分析出涉及资本主义本质的问题,否定了资本主义自然、合理、永恒的观念,丰富了古典经济学。
六、论述西斯蒙第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异同?
 西斯蒙第作为经济学说史上系统论述经济危机问题的第一人,他的分析方法及所阐述的内容对马克思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西斯蒙第的有关论述并将经济危机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对此我们应有充分认识并加强宏观调控能力。
 西斯蒙第既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创始人,他早在1819年就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并成为经济学说史上系统论述经济危机问题的第一人。马克思继承了西斯蒙第有关论述的合理成分并将经济危机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试对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经济危机理论作一探讨。
 二者在5个方面具有共同之处,即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客观必然性,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产物;指出了经济危机不断爆发的最终结果是资本主义末日的来临,资本主义制度将被别的社会制度所代替;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消费不足的矛盾是造成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二者的经济危机理论框架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征、后果及解决途径;在分析方法上,二者都强调制度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因素对经济危机的影响。
 但因为所处的时代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其经济危机理论又有很大差别,表现在:
1、理论基础不同
西斯蒙第经济危机理论的基础有两个:
一是“斯密教条”,认为年生产物全部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人,丢掉了不变资本价值,这样一来,西斯蒙第所谓的社会产品实现问题就仅指消费品的实现而没包括生产资料的实现问题;
二是西斯蒙第的“消费先于生产”的理论,他认为,人们进行生产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消费引起生产并决定生产,生产创造收人。收人又决定再生产。产品是用收人购买的,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归根到底是商品与收人的交换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础是他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
马克思按照社会产品的最终用途,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生产部类,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分为对西斯蒙第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探讨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社会总产品各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销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后者指社会总产品各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其中相当于不变资本的价值,从哪里和怎样重新取得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相当于可变资本的价值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从哪里和怎样重新取得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2、对经济危机有关问题的认识有区别
1)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西斯蒙第把经济危机的总根源归结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即资本主义大生产和它不合理的分配制度造成的生产无限扩大和消费不足的矛盾。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因为资本主义把积累财富作为生产目的,而这一目的是无限的。资本主义分配造成利润不断增长使生产有不断扩大的可能,资本主义下生产者之间自由竞争。要想压倒对方就要不断扩大生产。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不足,因为资本主义大生产使许多小生产者破产,缩减了他们的收人从而缩减了他们的消费,资本主义分配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增加利润而压低工资,导致工人阶级收人和消费减少,而富人用于个人消费的财富同用于扩大生产的财富相比也在不断减少。可见,西斯蒙第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为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马克思则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两点,一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当这两种矛盾发展到尖锐的程度使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时,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2)关于经济危机的特征
 西斯蒙第断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永续不断的、永久性的经济危机而不是周期性的,因为今年的产品是用去年的收人购买的,只有今年的生产与去年的收人相适应才不会发生生产过剩。但资本主义下生产年年扩大,今年的产品总是超过去年的收人,这就发生了一种永恒的收人不足因而经常存在着过剩的产品,所以资本主义经济会永远处于生产过剩的危机中。马克思却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地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本身的阶段性,只有当资木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到尖锐化程度,使社会再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调时,才会发生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以后一段时期内,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暂时缓和,生产重新恢复和发展。但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必然导致再一次经济危机的来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也具有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所经历的时期即一个再生产周期。它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3)关于克服经济危机的途径
作为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西斯蒙第认为这一途径是回到小生产去,发展小生产。因为小生产有无比的优越性,不会发生经济危机。具体来说,小生产是为消费而生产,生产不是无限的;其产品就近销售或为人定做,最能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不会发生生产无限扩大和消费不足的矛盾;小生产者同生产条件不分离,全部劳动产品归自己,他不剥削别人也不受别人剥削,小生产能保证每个人的幸福。因此,要克服经济危机就得取消大生产,保存小生产,至少要削弱大生产,发展小生产。而作为革命家和旧制度的批判者,马克思认为克服经济危机的途径只能是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让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在此基础上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生产也能在社会的统一计划指导下避免盲目性,从而避免经济危机。
由上可知,西斯蒙第经济危机理论的重大功绩在于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和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肯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存在,并断言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而且他强调制度因素和社会再生产四环节对经济危机的影响,所有这些都成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渊源。
七、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西斯蒙第的理论并从哪方面加以发展?
其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只不过是这一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其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爆发的,其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其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其三,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由社会中心统一安排社会生产。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发生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马克思之所以把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看作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是因为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经济看作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和最后阶段,市场经济的特性如盲目性、自发性、趋利性、竞争性也最充分地暴露出来,而代替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当然就不会发生。众所周知,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与马克思的设想不完全致,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各种规律仍然发生作用。
如上所述,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对此我们就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一方面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法律、行政乎段引导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防止两极分化,争取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持续增长。
本内容由易百网整理发布
网址 www.openhelp100.com
QQ 51522498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5-19 06:55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