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帮助中心知识拓展客服QQ 515224986
查看: 703|回复: 0

川农《建筑结构(专科)》21年3月作业考核(在线)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9028
发表于 2021-3-5 18: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川农《建筑结构(专科)》21年3月作业考核(在线)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
川农作业 QQ515224986
本内容由奥鹏易百网整理发布
网址www.openhelp100.com
第1题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相比()
A、允许出现的概率高些
B、允许出现的概率小些
C、出现概率相同
正确答案
第2题减少预应力筋与预留孔壁之间磨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σs2的措施是:
A、加强预应力钢筋的端部锚固
B、在钢模上张拉预应力钢筋
C、提高预应力钢筋的强度
D、超张拉预应力筋钢筋
正确答案
第3题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一般采用()截面。    本内容由奥鹏易百网整理发布
www.openhelp100.com
奥鹏作业答案 QQ515224986
A、方形
B、槽形
C、十形
D、T形
正确答案
第4题若利用图表进行连续梁的内力计算,当跨数多于五跨时,就按()计算。
A、五跨连续梁
B、实际跨数
C、三跨连续梁
D、单跨简支梁
正确答案
钢筋混凝土梁在弯起多排钢筋时,相邻上下弯点间距S应小于Smax,其目的是保证()
A、斜截面抗弯能力
B、斜截面抗剪能力
C、正截面抗弯能力
正确答案
第6题小偏心受拉构件在截面开裂后,其截面()。
A、只存在压区
B、只存在拉区
C、压区、拉区都存在
D、混凝土仍参与工作
正确答案
第7题高碳钢筋采用条件屈服强度,以σ0。2表示,即()
A、取应变为0.02时的应力
B、取应变为0.002时的应力
C、取极限强度为20%
D、取残余应变为0.002时的应力
正确答案
第8题设计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时,其受扭纵筋与受扭箍筋的强度比ξ应()
A、不受限制
B、0.5
C、在0.6~1.7之间
D、2.0
正确答案
第9题钢筋混凝土对称配筋大偏心受拉构件承载能力计算中,X为负值,这时()。
A、应按小偏心受拉构件计算
B、
C、
D、
正确答案
混凝土在荷载长期持续作用下,应力不变,变形会()。
A、随时间而减小
B、保持不变
C、随时间而增大
D、随时间先增长,而后降低
正确答案
第11题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中,荷载效应应取标准值()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是
A、平均强度值
B、在一定保证率下的强度值
C、乘以安全系数K后的标准强度值
D、除以安全系数K后的标准强度值
正确答案
第13题为提高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极限应变,应该()
A、采用高强混凝土
B、采用高强钢筋
C、采用螺旋箍筋
D、加大构件截面尺寸
正确答案
第14题无腹筋梁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主要有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三种,其破坏性质是()
A、这三种破坏形态都属于脆性破坏
B、这三种破坏形态都属于延性破坏
C、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属于延性破坏,剪压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D、剪压破坏和斜压破坏属于脆性破坏,斜拉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正确答案
极限状态法中,对恒载、使用荷载、风载等各种荷载,分别规定其荷载标准值和荷载分项安全系数值,二者之和称为荷载设计值()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第16题
A、
B、
C、
D、
正确答案
第17题旨在充分利用受力主筋的材料性能,钢筋混凝土梁在承受荷载之后,裂缝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第18题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发生受拉破坏的条件是:()
A、偏心距较大且受拉一侧钢筋过多
B、偏心距较大且受拉一侧钢筋偏少
C、偏心距较小且受拉一侧钢筋过多
D、偏心距较小且受拉一侧钢筋略少
正确答案
第19题当钢筋混凝土梁的抵抗弯矩图不切入设计弯矩图时,可保证()
A、斜截面抗剪能力
B、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剪能力
C、正截面抗弯能力
D、斜截面抗弯能力
正确答案
钢筋混凝土梁的应力应变过程的第二阶段(正常使用阶段)是计算构件()时所依据的应力阶段。
A、抗裂
B、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
C、正截面承载能力
D、斜截面承载能力
正确答案

本内容由奥鹏易百网整理发布
www.openhelp100.com
奥鹏作业 QQ51522498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5-3 07: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