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帮助中心知识拓展客服QQ 515224986
查看: 381|回复: 0

福师《形势与政策》拓展资源( 八)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4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9078
发表于 2021-2-6 12: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福师《形势与政策》拓展资源(八)
第九章 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后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些代表和专家表示,这一科学论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6年后的今天,十九大报告再次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论断。
  “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国务院三峡办主任聂卫国代表说,“以前我们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认为,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正在迈向制造强国,说生产力落后已经不符合现实了。而另一方面,人民群众面对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平衡主要是城乡收入不平衡、地区之间不平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地区间要协调共同发展。
  一些代表认为,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全国政协常委杨胜群说,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代表以持续多年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为例说,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层级的需求,就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从“三去一降一补”入手——去产能做“减法”,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做“加法”,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做“乘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主要是基于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党带领全国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相应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但肯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发展在总体上依然处于中等水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并没有根本改变。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不仅表现在落后地区、农村发展不充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而且表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包括一些大城市依然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如高质量的医疗、教育还是稀缺资源,高等级的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刚刚起步,有的城市还存在不少“城中村”。因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另一方面,与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广泛。它包括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需要。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对共同富裕、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了相应要求。
因此要辩证地看待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是巨大的,也是极为深刻的,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第十章 文化明珠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构建闽都文化的精神原乡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记忆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它们不仅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最好见证,也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它们既体现出历史价值,也构成了今天的现实生活。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复兴,不仅是保护我们的历史,也是复兴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走过三坊七巷,看一城千古繁华。
福州的三坊七巷,一直是千年古城闽都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至今保留了大量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这里深宅云集、大院比肩,鼎盛时多达千余座。其基本格局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至明清鼎盛,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特质,构成了闽都文化的底蕴与核心,展示着福州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是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重要标志和福州城市的文脉所在。
今天,在这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坊巷里曲线优美的马鞍墙,流畅的鹊尾翘角,精雕细琢的斗拱月梁……透过历史的烟云,回望千年文脉,曾经是硕儒雅士、廉吏名臣集居的三坊七巷,不仅是家族血脉传承的不朽见证,更是多少人文学者、艺术家念兹在兹的精神原乡。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高歌猛进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掘三坊七巷历史文化精髓,展示福州本土文化魅力?如何把握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商业开发的平衡?如何注重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保持街区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至今环绕着这片街区的一坊一巷。
设立社区博物馆 老街焕发新活力
“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100多年前清末诗人王国瑞的诗句生动地展现了三坊七巷南北中轴线南后街的文气鼎盛与商业熙攘。旧时三坊七巷内居住人群主要以仕宦名门书香门第为主,600多米长的南后街应运而生,成为一条文化商业街,有笔墨庄、裱褙店、文物古董店、花灯店等。随着三坊七巷的文化式微和历史沧桑,社区里的居住人群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南后街也一度成为各种小商品和丧葬用品的聚集地。
2007年,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正式启动,经过5年多努力,共投入资金40亿元,基本完成南后街、光禄坊沿线文保、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和更新建设以及澳门西风貌协调区建设。如今,三坊七巷站在新的起点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文化旅游生机勃勃。目前,入驻三坊七巷的文化企业有160多家,逐步成为带动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1年8月,由国家文物局通过评审的全国首座社区博物馆落户福州三坊七巷。这种新型的博物馆展陈方式将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结合起来,以活态的方式传承文化。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正是立足这一基础,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将包括寿山石、脱胎漆器、木雕、金丝楠木和红木古典家具等一批福建工艺美术行业的优秀代表吸引入驻,以开放展览的形式将城市记忆与当代文化工艺相结合,也契合了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中的雅士文化特色,让历史街区活起来。
走进千年古坊巷 享受都市慢生活
“纵观历史,三坊七巷街区主要社会功能以居住为主。坊巷里院落的明暗幽静,与中轴线熙熙攘攘的南后街正好形成了一静一动两种社区生活形态。前者是三坊七巷核心名人文化的主要承载地和彰显地,后者是三坊七巷商业民俗文化的集中地。这样的城市生活肌理在今天应该得到完整传承。现在的三坊七巷要嫁接现代生活符号,让人们在感受福州浓浓的人文历史的同时,也享受到新的城市慢生活方式,激发街区文化历史价值和商业价值。”三坊七巷保护和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谦华告诉记者。
从发展福州城市文化的定位来看,三坊七巷不仅仅是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名胜,还承载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建设示范点、闽台(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多个文化产业发展新标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坊七巷街区内及周边居住群体和消费人群结构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客观上要求街区要提供多种业态来满足社会服务功能。街区内活动的人群也不仅仅以原住居民为主,还有游客、在附近城市商圈工作人群。按“文坊、商街、杂边”业态规划,三坊七巷建设管理者充分听取专家意见,聘请专业策划公司对三坊七巷业态进行规划,将南后街定位为文化商业街,不仅满足现代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需求,也是对福州东街口商圈的有效补充。所以,南后街不仅引进原汁原味的福州民俗小吃、非遗文化传承工艺产品等老字号来凸显福州文化元素,还配合“名人文化”需要规划好文化类消费项目和反映福州生活形态的活态文化项目。在此基础上,南后街还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适当引进港澳台乃至国际知名品牌入驻,让闽都文化元素和时尚潮流休闲元素有机糅合,做到——南后古街:琳琅满目各领风骚;文坊儒巷:古意盎然文风扑面。
传承闽都老底蕴 展现文化活态性
“三坊七巷一直秉持文化传承的活态性与现今城市生活肌理相配套性,打造福州文化窗口,与时俱进发展文化项目,让古老街区展现新光彩。”谢谦华介绍说,目前南后街沿街上有寿山石雕刻艺术馆、福建省非遗文化博览苑、海峡民间艺术馆、严复翰墨馆、三坊七巷美术馆、南后街展览馆、福来茶馆(福州首批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等文化展示点,还有米家船裱褙、青莲阁裱褙、聚成堂书斋等老字号政府文化扶持业态;坊巷内还有名人故居展馆、展示闽地海洋文化的福船文化馆、漆艺馆等30多处文化展馆和文化交流中心,文化业态已达到街区整体空间的54%。
2012年以来,三坊七巷借助创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的契机,再次提升街区品质,补充完善5A级旅游景区配套服务,发展旅游产业链。三坊七巷在不断增加文化业态的同时,也引进符合街区定位要求的民宿、主题艺术客栈、知名休闲餐饮以及以三坊七巷为主题的旅游衍生品开发经营等项目,提升街区休闲品位。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集城市中心市民生活居住、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休闲窗口、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大型社区,今后街区要全面提升休闲文化项目,打造安泰河河沿休闲带,增加休闲娱乐项目,研发原创旅游纪念衍生品,使三坊七巷不仅仅是福州的烫金名片,更要成为福州的城市会客厅。”谢谦华表示,今后三坊七巷将加大福州传统文化推广力度,扶持传统手工艺,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展示平台;把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使年轻人更易接受;多安排寓教于乐的互动环节,让外来游客感受到三坊七巷的好客之情,并深刻感受到福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义务导游曾世康: 激扬坊巷风情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红帽子,红马甲,绘声绘色的讲解,你很难不被眼前老曾的激情所感染。
和往常一样,周六下午2点,60岁的曾世康来到三坊七巷。于游客,这里只是一处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街区。而对于他,则是一生的记忆和精神的家园,这里承载着他和家族绵远的记忆。所以退休后的老曾选择每周来到这里,当一名义务导游,向游客分享流淌在他心中的坊巷风情。
曾世康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家住安民巷的曾氏故居,祖先在明代搬入三坊七巷,到他已经是第11代了。曾世康从小在这里长大,闽山巷的社火、南后街的灯会书市、水榭戏台的评话伬唱、花仓前的花市都是他儿时的美好回忆。在三坊七巷崇文重教的氛围中,他从小下就一手好围棋。当年大书法家沈觐寿住在宫巷,因为与他家公子同窗,曾世康因此也有幸跟老人家习书临帖。曾世康的父亲是当时城内出名的裁缝,常有吉普车载着老人去体工大队为运动员量制衣服,当年世界羽毛球冠军汤仙虎的运动服就是由老人亲手做的。安民巷这幢4000多平方米的曾氏大宅,流淌着他童年欢乐嬉戏的时光、中年相濡以沫的岁月、老年儿孙绕膝的温情……
听评话、看闽剧、观花灯,把这些前尘往事加入解说中,谁还能有老曾的深情如许呢!融历史、文化、建筑、民俗、传说、掌故于一体,来者既可欣赏到建筑的精美,又可了解福州千年古都的历史底蕴,三坊七巷的风土人情因而在他抑扬顿挫的讲述中,远去的历史渐渐变得鲜活起来。
早在1992年,福州开始旧城改造,很多人慕名前来游览,只要有时间,曾世康就向游客介绍三坊七巷。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老曾拼命“充电”,阅读大量资料,找专家请教,到南仙茶汤、于山攀讲馆等传播福州传统文化的“沙龙”学习交流……现在,他收藏有1992年至今本地媒体关于三坊七巷的所有报道,三大本厚厚的剪报本,记载了三坊七巷保护和改造的前世今生。2010年,三坊七巷管委会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讲解员志愿者,老曾闻讯立即报名。爱学习、博采众长的曾世康渐渐成了三坊七巷的“民俗专家”,成为坊巷间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我们太幸运了!”福州高级英语导游李荣在博客中写道。去年大年初二,他带的美国华裔旅游团,在游客众多、所有导游都已上岗情况下,三坊七巷旅游部安排曾世康当他们的导游,不想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他说:“原住民、民俗专家、家住安民巷、从小看闽剧、听评话长大的曾老先生,带我们走了一趟精彩的历史人文之旅!”
漆画艺术家汤志义: 追怀远去历史
走进文儒坊汤志义漆画馆,扑入眼中的便是一幅巨大的漆画:金色池塘中,数支枯萎的莲蓬兀然独立。这是汤志义的著名漆画作品《莲蓬》,虽然荷枯莲断,但莲子落地生命涅槃,象征着古老的坊巷在历经岁月的沧桑后焕发出勃勃生机。
福州是汤志义的第二故乡,见证了他求学成长与艺术创作的日臻成熟;而三坊七巷更是被他视为艺术与精神的原乡。
2010年,他受邀为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贵宾厅创作漆画《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全图》。当时他手中只有一张19世纪三坊七巷老照片。为了还原三坊七巷的独特建筑风貌,汤志义查找了许多资料,并连续多日到三坊七巷写生,向世代居住在坊巷的原住民求教。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他依然选择用天然大漆做颜料。在他看来,大漆有着温润的光泽、优雅瑰丽的色彩,年代越久远越显现出高贵的气质。“要用最好的材料再现百年老福州的特殊风韵,让这幅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和三坊七巷一样历久弥新。”
“传统文化的复兴,除了建筑物本身的重建和修复外,更重要的是作为传统文化内在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汤志义说,从宋代开始,福州就逐渐成为中国漆艺重镇,更是中国现代漆画发源地。近年来,福州漆艺再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富有前瞻性和开创性思维模式的漆艺、漆画群体,他们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现代艺术有机地融合,将福州的漆艺、漆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作为这个艺术家群体的一分子,汤志义一直致力于福州传统漆艺与现代漆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漆画作品《渔舟飘至》于2004年12月荣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最近在厦门复文美术馆,汤志义举办了个展,再次引起国内外漆画界的广泛关注,而其中的三坊七巷系列作品引来如潮好评。
自诩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追随者与分享者”的汤志义,希望漆画馆能作为文化因子融入三坊七巷:蕴含其中的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发现,更是对一种远去历史的追怀。
文化学者王岗峰: 触摸古都文脉
“2007年以来,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得到了整体保护和修复,里坊格局的建筑肌理已然得到了较好的传承。2009年,福州三坊七巷以最高公众票数入选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也成为福州人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
这是文化学者、福建师大教授王岗峰对三坊七巷的评价。多年来,王岗峰致力于三坊七巷历史与文化的研究与开掘,先后出版了《文化明珠三坊七巷》等专著。他认为,三坊七巷在首届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中脱颖而出,不仅在于它有“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等美誉,更重要的是其蕴涵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国近代史上每一波澜壮阔的篇章里,都可见到三坊七巷人物的名字,他们在其中或为执牛耳者,或为弄潮儿,引领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陈衍的名诗“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充分说明了三坊七巷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
三坊七巷是福州精英文化的象征,是闽都精神的凝聚地。然而,王岗峰教授也论及,“令人遗憾的是,三坊七巷对精英文化的挖掘还有待时日。如今凤池书院的林星章进士故居成了古家具展览馆,出自世代翰林之家的进士叶在琦的故居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为此,他建议应把展览馆移到非名人故居,名人故居展示内容应与名人有关。要尽可能依照《三坊七巷宣言》“尊重并保护其原生态建筑风格,从而保证城市文化的真实性、多样性、完整性与可持续性”,把历史上尤其明、清原生态建筑风格和当时生活原貌、风俗尽可能还原、统一起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触摸到古都的历史文脉。
历史永远是根,文化永远是魂。只有把对文化的挖掘和彰显放到突出的位置,街区的保护修复、开发建设、繁荣复兴才具有真正的价值。“三坊七巷文化价值的开发效益远远高于当前的经济价值,而且会持续增值。应以展示自身文化及社会贡献为己任,以最高的文化价值,为整个福州、福建谋取最高的经济效益。”王岗峰说。

本内容由奥鹏易百网整理发布
网址www.openhelp100.com
QQ 51522498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5-21 14:18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