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大2018年秋季学期[中国法律思想史(省)]中国法律思想史03任务阶段性测验
18秋【贵州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省)]中国法律思想史03任务阶段性测验(参考)【贵州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省)]中国法律思想史03任务阶段性测验
电大作业答案
贵州电大作业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
第1题随着宋明理学的产生和盛行,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原则日益()。
牢固化
僵化
绝对化
模式化
第2题心学的创始人是南宋的()。
陆九渊
王守仁
王阳明
陈亮
第3题在"德礼"与"政刑"的关系上,朱熹认为两者都是"天理"的()。
工具
目的
概念
产物
第4题先秦儒家主张德治、爱民、慎刑,反对严刑峻法、反对()。
"孥戮"
"罪人以族"
族诛连坐
"夷三族"
第5题对"八议"等推崇备至则非丘濬莫属,吕温则主要从()的后果对"八议"等制度进行了抨击。
同罪异罚
同罪同罚
贵贱异罚
别籍异财 电大作业答案
第6题复仇是原始社会的()。
习惯
传统
常态
冲突
第7题赦或赦免是中国古代对犯罪者减轻或()刑事处罚的一种制度。
强制
免除
自裁
加重
第8题()在考证刑法典的形成时,清楚勾勒出了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线索和规律:习惯、习惯法、成文法。
张斐
丘濬
朱熹
王阳明
第9题朱熹还将"德"、"礼"、"政"、"刑"四种统治方法与其()联系了起来。
人性论
"人欲"
"气禀"
气质
第10题在执法方面,朱熹提出了"正"、"权"交替使用的辩证理论,即强调了(),一改过去只择其一的偏颇策略。
只用"王道"
只用"霸道"
"王道"与"霸道"交替使用
"王道"与"霸道"同用
第11题"司法时令说",即"赏以春秋。刑以秋冬",以此来顺应()。
天意
礼义
自然
情理
第12题在中国古代最早明确提出反对刑讯的是西汉的()。
贾谊
路温舒
汉宣帝
周弘
第13题王守仁以儒家()为追求目的,以明德亲民为政治信念。
谦谦君子
"圣人"
仁者
士大夫
第14题无论"德礼"或"政刑"的(),统治者目的都是"存天理,灭人俗"。
运用
使用
方法
手段
第15题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专用术语,系指盛行于奴隶社会中的墨、劓、刖、宫等刑种。
死刑
徒刑
流刑
肉刑
第16题亲属在犯罪时应当相互容隐,不能相互告发,原本是先秦儒家的一种()。
原则
教义
孝伦
理想
第17题朱熹认为"政刑"具有()。
强制性
暴力性
习惯性
自觉性
第18题启蒙思想家的产生为()正统法律思想敲响了丧钟。
儒家
古代
封建
理学
第19题在理学看来,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就是(),国家和法都是"理"的体现。
"礼义"
"天理"
常理
定理
第20题《大学衍义补》系明代中叶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所撰。
丘濬
真德秀
董仲舒
王安伯
第21题朱熹的法律思想是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正统法律思想。
√
第22题丘濬反对君主与圣人立法设刑全是&ldquo承天意&rdquo。
√
第23题儒家重血缘、讲亲情,维护大家庭和孝道,因而主张别籍异财。
√
第24题在所有赞同恢复肉刑的人中,以班固和刘颂的观点较为系统。
√
第25题韩愈认为"号令既明,刑罚亦不可驰。茍不用刑罚,则号令徒挂墙壁尔"。
√
第26题王守仁主张在立法上强调因时因地制宜,即如"犹行陆者必用车马,渡海者必用舟航"。
√
第27题柳宗元专门撰写《驳复仇议》,主张有限制的复仇。
√
第28题同姓不婚是中国古代法律中规定的禁止结婚的条件。
√
第29题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主张恢复肉刑。
√
第30题王守仁并不主张利用我国古代已存在的保甲制度来贯彻封建礼法。
√
第31题明初统治者法律思想的特点是宽刑()。
√
第32题古代中国从整体上否定"七出""三不去"的很多。
√
第33题王守仁因地制宜的立法思想并没有针对少数民族及边远地区的立法。
√
第34题北宋王安石明确反对复仇。
√
第35题清代袁枚对亲属容隐之说进行了批判。
√
第36题王守仁特别重视礼仪教化的重要性,反对专靠"刑名器数"。
√
第37题丘濬从理论上充分论证了反对株连或主张限制株连。
√
第38题明代的宋濂指出"七出"中"恶疾"与"无子"极不合理。
√
第39题王充等从反面论证了同罪同罚的道理。
√
第40题在"德礼"与"政刑"的关系上朱熹认为两者并非都是"天理"的产物。
√
第41题简述王夫之法律思想"趋时更新"的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答题要点:法律与整个国家制度一样,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的。他的"趋时更新"观点具体表现在:第一,法律"趋时更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第二,他通过对"圣法不可变"的"正统"论的否定,以论证法律的"趋时更新"。第三,以"有定理而无定法"的规律,深刻论述了改革旧法的必要和法律"趋时更新"的前景。认为法律必须"因其时而取宜于国民",而不能拘泥于旧的制度不变,"法古"之说毫无任何根据。他预测"他年"的法律制度必然是一种维护"天下之公"、"天下有大公至正是非"的法制。
18秋【贵州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省)]中国法律思想史03任务阶段性测验(参考).txt
5天前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59KB下载次数0
售价5学习币[记录]
[购买]
电大作业答案
贵州电大作业
页:
[1]